走進這家我國最大的
玻璃生產企業,記者看到,伴隨著機器的轟鳴,一塊塊只有0.55毫米的
超薄玻璃在
生產線上平穩傳輸,經過幾十道復雜的工序后,形成了可以用來制造液晶產品的電子超薄玻璃。洛玻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姜宏對記者說:“現在國內只有洛玻具有這項技術,產品質量和技術裝備水平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產品在市場上非常有競爭力,深受用戶的歡迎。”
這就是洛玻集團經過6年技術創新,打破長年國外壟斷而研制出的超薄玻璃生產工藝技術。這項技術在今年2月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這是中國
建材行業當年獲得的唯一一項一等獎,也是改革開放以來,河南省在工業領域獲得的第一個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經過多年發展,洛玻集團已經發展成為擁有13條先進
浮法玻璃生產線,年產2600多萬箱、玻璃綜合
深加工能力約1000萬平方米的綜合性玻璃制造企業,超薄玻璃市場占有率穩居全國第一。姜宏說:“我們的發展戰略,就是走高科技的路子、自主研發的路子,增加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企業只有依靠技術的優勢,才能在市場上發揮競爭優勢。”
在洛陽,像洛玻集團公司這樣依靠科技創新提高自身市場競爭力的企業或產品還有很多。近年來,洛陽市出臺了“加強自主創新建設,建設創新型城市”的相關政策,建立科技交流平臺,促進科研院所、高校與企業的交流對接,充分發揮經濟、科技政策的引導作用,不斷強化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地位,使一大批產品叫響全國,走向世界。僅去年一年,洛陽市就實施了5項國家“863”計劃項目,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達7678萬美元。通過自主創新,許多工業產品正在由“洛陽制造”提升為“洛陽創造”。
洛陽市副市長王立林在會見中部六省記者采訪團時說:“為鼓勵企業科技創新,市政府專
門設立了科技發展的引導基金,側重于企業的研發。大型企業包括民營企業都開始建立獨立的研發機構,提高自有知識產權產品的占有率,提升整體科技水平。”據悉,目前洛陽擁有部屬以上科研院所14個、省市科研院所18個,有5名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每萬名職工中有科技人員1972名,人才
密度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古有洛陽紙貴,今有洛陽“玻”貴。洛陽依靠科技創新,實現了從老工業基地向科技型工業基地的轉變。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玻璃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