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溫家寶總理作出重要指示,當前建筑企業面臨的主要任務之一是“廣泛應用
節能環保技術,推進建筑業可持續發展”。指出了建筑企業應承擔的社會責任。
建筑能耗占全社會總能耗的40%左右,包括生產和使用兩個環節。降低生產過程中的能耗,建筑企業責無旁貸。降低使用能耗,建筑企業也是可以有所作為的。
應該說,此前,建筑企業在應用節能環保技術方面付出了不懈的努力。比如,在建設工程施工項目中推廣使用預拌
砂漿、
混凝土,實現水泥散裝化,節能、環保效益十分明顯。一是節約了一次性包裝袋。據新華社報道,2006年發展散裝水泥節省包裝費用211.5億元,由此節約能耗807.4萬噸標準煤。二是可避免包裝破損,減少了流通過程中的水泥損耗。2006年發展散裝水泥減少水泥破損2119萬噸,節約能耗307.3萬噸標準煤。三是充分利用固體廢棄物,如每立方米預拌混凝土可綜合利用粉煤灰80至100公斤,并可利用尾礦廢石、鋼渣、礦渣等固體廢物制成的人工砂來代替天然砂。四是減少粉塵排放,與袋裝水泥相比,每使用一噸散裝水泥可減少粉塵排放4.2公斤。
僅推廣散裝水泥一項,就產生如此巨大的環保、經濟效益,可見建筑企業在這方面大有可為,比如,提高模板、腳手架
構件的重復利用率;提高構件的工廠集約化加工率、減輕施工現場污染等。
建筑業一度被視為粗放經營的行業,工地上亂扔亂放,談不上節約。經過多年的改革,如采取項目化管理、招
投標、工程量清單計價等,轉變了機制,使施工企業的效益與節約
掛鉤,促進了節能節材。再加上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建筑企業的管理越來越精細。但決不能因此說建筑企業在“四節一環保”方面做到極致了。由于建筑產品材料用量巨大,生產環節非常多,節約的潛力也是巨大的。哪怕是一點小改小革,也會帶來驚人的效益。還以推廣散裝水泥為例:雖然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江蘇等地水泥散裝率均超過60%,已經達到或基本接近水泥散裝化水平,但全國水泥散裝率僅為39.1%;中西部地區多數省份的水泥散裝率僅在20%左右;占全國總消費量的40%的農村,水泥散裝率只有6%左右。而發達國家的散裝率達到80%。
在建筑業大力推廣節能環保技術,一是靠企業自身不斷創新,二是要進一步完善政策、機制,改善外部環境,以提高企業的積極性。企業是科技進步的主體。建設部每年推出的重點科技成果,基本上都關乎“四節一環保”,而且絕大多數來自企業和生產一線。但是,像禁用實心
黏土磚、推廣散裝水泥這類系統工程,不是僅靠建筑企業自身就能做到的。如何改善機制,促使好的成果應用到生產中去,是我們有關方面要不斷探索的。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幕墻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