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可持續綠色建筑的國際發展趨勢
可持續發展思想是在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資源遭到越來越嚴重的破壞,人類不同程度地嘗到了環境破壞苦果的時代背景產生的。可持續發展針對資源與環境持續的生產性,資源基礎的完整性,要使自然資源、能源能夠永遠為人類所利用,不至于因耗竭而影響后代人的生產和生活。
綠色建筑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以最節約能源、最有效利用資源的方式,在最低環境負荷情況下,建設最安全、健康、高效及舒適的居住空間,達到人、建筑與環境共生共榮、永續發展。
具體而言,綠色建筑設計包括六個方面的內容:1)重視地方性、地域性;延續地方文化脈絡。2)增強適用技術公眾性意識,采用簡單易行技術。3)樹立循環使用意識,最大程度使用可再生材料、防止破壞性建設。4)采用被動式能源策略,盡量應用
可再生能源。5)減少建筑體量,降低建設資源使用量。6)避免環境破壞、資源浪費和
建材浪費。 而綠色建筑評估則是指對大范圍環境影響評估與使用生命周期評估方法之間的一種方法。包括建筑物理表現,也涵蓋部分人文和社會因素。
二、 中國綠色建筑運動及種種表象
中國的綠色建筑研究始于2001年,近年來發展較為快速,尤其是由建設部、科技部、國家發改委等重要部門共同組織,今年已是連續第四年(屆)召開的國際智能、綠色建筑與
建筑節能大會,充分顯示政府對綠色建筑的重視和推動力。中國的綠色建筑發展開始呈現出勃勃生機。
但是與此同時,綠色及
節能建筑在中國的發展仍面臨著市場的考驗。目前各地的“綠色建筑”滿天飛,打著“綠色”招牌的項目幾乎到處可見。從一些項目的宣傳中,生態、環保、節能詞懆滿視野充斥,已經悄然成為較多開發商推廣項目的主要營銷手段。從實際表現來看,許多項目真的綠色了嗎,真正節能了嗎!還是僅僅在炒作。我們當今面臨的大量浮躁應付作風,不注意實效現象,造成推進工作困境重重,已成為我們在行業中推行綠色及節能建筑的主要障礙:
(1)公眾缺乏參與性意識。從普通大眾而言,盡管也表現出對綠色建筑的喜愛,但尚認識不到綠色建筑發展與自身利益的緊密聯系,“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綠色”太遠,遠水解不了近渴。對我們開放商而言,綠色建筑的推廣成本,仍然是重要的瓶頸問 (2)社會大環境一方面高調綠色建筑的重要性,一方面應用設計技術與生產鏈斷檔,效率和效益不能兌現。由于綠色節能行動還是剛剛起步,整個行業發展長短不齊,困難重重,先行者舉步維艱。同時我國的綠色節能評估標準還不到位,時有“無可適從,不知所處”。政府雖然大力倡導綠色節能建筑,但還缺乏機構和技術行動準備。大多房地產項目僅僅滿足于做做樣子,貼幾個“膏藥”,蓋一個“紅章”通過而已。
(3)綠色節能建筑設計機制和程序還不適應變革。現階段我們的設計體制還是停留在多工種分開的情況下,設計技術不靈活。對設計體制和設計人員操控能力來講,與綠色建筑的要求也還有一定的距離。“大而全”的設計院體制需要改革,設計人員創造才能需要進一步發揮,社會化專業化服務需要進一步加強,大力推行精細化設計服務。
總的來說,大力推廣綠色節能建筑的重要性已毋庸置疑,但如何踏踏實實的將綠色及節能建筑落實到實踐開發中,而不是成為一個標簽或者一個概念的簡單的表象操作,是我們當前面臨的非常重要的問題。
上一頁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