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幕墻網】在我國,
鋼化玻璃1%~3%的自爆率被認為是可以接受的,機電業也一直認為鋼化玻璃自爆后形成的顆粒只是“玻璃雨”,但大量傷害事故相繼否定了這種說法。同時也有實驗證明,從高處飛下的玻璃顆粒具有巨大的沖擊力,如同子彈,尺寸雖小卻具有極大的破壞力。相關專家認為,鋼化玻璃在我國經歷了20余年的發展歷程,將呈現出五大新的發展趨勢。
生產集中化
《
建筑材料工業“十二五”發展指導意見》提出到“十二五”末要基本完成淘汰
平板玻璃落后產能,加快平板
玻璃行業的兼并重組進程,使生產集中度進一步提高。按照規劃目標,前10家
玻璃企業生產集中度由2010年的57%,到2015年提高至75%。
業內人士表示,降低鋼化玻璃“自爆”的解決方法是對鋼化玻璃進行均質處理,將鋼化玻璃重新加熱到280~300℃,然后
保溫2~4小時,使有條件發生自爆的鋼化玻璃在這個過程中爆裂。
而達到這個指標的鋼化玻璃企業卻只占少數,換句話說,流入市場的鋼化玻璃很少是真正意義上的
安全玻璃,所以
2011年鋼化玻璃的生產指標、規格將會漸漸從“空白區域”進入“執法區域”,低產能、低品質等作坊鋼化玻璃企業自然會邁入兼并重組期。
市場細分化
2011年,《建筑材料工業“十二五”發展指導意見》出臺,《意見》提出重點支持和發展
新材料和高檔特種
建材產品。在機電產業中被譽為“安全玻璃”的鋼化玻璃也自然被列在“十二五”規劃中。
鋼化玻璃正是由于比普通玻璃具有自身抗風壓性,寒暑性,沖擊性等的優勢,廣泛應用于城市建設規劃和市民裝修中。所以為了適應不同的應用范圍,市場細分化也是鋼化玻璃的大勢所趨。
監管嚴格化
19歲江西女孩小朱目前還未脫離生命危險,而究竟該如何拷問這個悲劇的各方職責呢?
浙江省
建筑裝飾行業協會設置了一個
玻璃幕墻委員會,但這只是行業協會,不具有行政監管職能。杭州市建委下屬市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站的監管功能則只限于施工和安裝,玻璃幕墻應由業主或使用者日常管理和維護。
鋼化玻璃在2011年的發展之路上,絕對不能缺少相關職能監管部門的執行,以只有25年壽命的幕墻為例,如果超過25年,幕墻依然完好,那么這些超齡幕墻該如何處理呢?這些都是安全隱患。
應用限制化
壓鋼化玻璃其實是一種
預應力玻璃,為提高玻璃的
強度,通常使用化學或物理的方法,在玻璃表面形成
壓應力,玻璃承受外力時首先抵消表層應力,從而提高了
承載能力。
“從客觀事實出發,我們是否應當改變一下思路,不要只盯著玻璃破碎后的塊塊大小尺寸,而應轉到首先讓玻璃不要想爆就爆,把重點放到防止玻璃自爆上面來?”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趙西安就認為鋼化玻璃必須限制使用范圍。
售后服務規范化
眾所周知,鋼化玻璃和普通玻璃的最大區別是,鋼化玻璃破碎后,碎片會破成均勻的小顆粒并且沒有普遍玻璃刀狀的尖角,從而降低安全事故的發生頻率,同時,鋼化玻璃強度雖然比普通玻璃強,但是鋼化玻璃在溫差變化大時有自爆的可能性,而普通玻璃不存在自爆的可能性。
正是由于鋼化玻璃在機電產業的“易自爆”特點,也由此在機電產業形成一種潛規則,即鋼管玻璃發生意外破損事故,則“概不負責”。為保護消費者權益,鋼化玻璃的售后服務內容也有必要列入規定中,繼續完善售后服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