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集成技術:
幕墻功能越來越超越單一的遮風擋雨功能,想多樣化集成化發展。包括:
集成雨水收集系統
集成光伏發電系統
集成風力發電系統
集成綠色植物
集成LED顯示系統
集成物聯網系統
……
3.3高效節能
零能耗建筑是建筑節能的終極目標,不消耗常規能源,完全依靠太陽能或者其它可再生能源的建筑,達到節約或者不用傳統化石能源而實現“零排放”的目的,即大大降低其自身排放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高效循環收集利用再生能源。
·零能耗建筑的評估方法:
A、獨立的零能耗建筑。不依賴外界的能源供應,建筑利用其自身產生的能源獨立運行。這是真正意義上的零能耗建筑。
B、收支相抵的零能耗建筑。這種“自循環”式的模式不是不耗能、不排放,而是指建筑在實現低能耗的基礎上補充太陽能、風能和地表能等可再生資源,并且能夠將廢棄的能量回收再利用的模式,達到節約或者不用傳統化石能源的目的。
C、使用外部綠色能源的零能耗建筑。在建筑之外利用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這些城
市新能源,來支持建筑運行的能源需求。
D、將上述模式有機結合而成的多樣化零能耗建筑。
·零能耗建筑的要素:
零能耗---對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低,甚至是不消耗不可再生能源。建筑的全部能量來自于太陽能、風能等綠色環保的可再生能源。
零排放---能量形式在轉換過程中的損失低,即在消耗能源的過程中沒有碳排放。
自循環---把支撐人類活動中無效消耗的能量通過某些裝置貯存起來,以備重新進行有效利用。
·降低建筑能耗的措施:
A、創建綠色建筑。
在建筑設計中把握好自然通風、建筑遮陽、天然采光、門窗隔熱、墻體保溫、智能空調、太陽能利用、水循環使用、“Reduce/Reuse/Recycle”材料利用理念等“綠色技術”的推廣應用,以實現建筑本身不消耗或少消耗常規能源,不產生或少產生廢水廢物,不無故浪費自然資源,不惡化自然環境的目標。
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可替代部分燈具照明。外窗面積要符合節能建筑設計標準。窗戶采光與遮陽措施密切配合,可大大提高采光效率。
遮陽技術不可忽視。通過采取遮陽措施,可以提高外窗的保溫隔熱性能,以滿足節能要求。
外門窗隔熱是節能的重要方面。據有關經驗,外墻門窗宜采用鋁合金斷熱窗框及中空LOW-E玻璃;天窗宜采用雙中空安全LOW-E玻璃。這樣做可以有效地提高外門窗的節能效果。
圍護結構應是復合性隔熱墻體。
B、太陽能的利用:
太陽能是人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具有充分的清潔性、絕對的安全性、相對的廣泛性、
確實的長壽命和免維護性、資源的充足性及潛在的經濟性等優點,在長期的能源戰略
中具有重要地位。我們對太陽能的利用大致可以分為光電轉換、光熱轉換及光光轉換三種方式。
C、風能的利用:
我國陸地10m高度層風能總儲量32.26億kW,居世界第一位;但風電裝機容量只有德國的3.88%,印度的三分之一。目前風電已成為中國應對能源和環境挑戰、實施低碳能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中國風能資源潛力和開發成本評價,風電在中長期具有數億干瓦經濟可開發量的潛力。
D、雨水的收集及利用:
我國是一個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國家,人均水資源量僅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而且我國水資源分布存在顯著的不均勻。因此近年我國為緩解北方嚴重缺水的局面正著手進行南水北調工程,該項目工程量大、工期長。作為缺水地區不能坐等外源調水,應充分開發和回收利用當地一切可能的水資源,其中城市雨水就是長期忽視的一種水資源。通過雨水的合理收集與利用,補充地下水源,削減城市洪峰流量,有效控制地面水體的污染,對改善城市的生態環境、緩解水資源緊張的局面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E、雷電帶給人們的思考:
雷電的電能非常巨大,隨著氣象科技的迅猛發展和航空航天技術的日續成熟,我想在不久的將來人類將完成對雷電所產生電能的控制、儲存、利用;那時,雷電的電能將會走進干家萬戶,為人類造福。
3.3.1案例:再生能源動力遮陽通風
工程名稱:上海世博主題官
工程地址:上海市浦東新區
世界最大的單體太陽能屋面世界最大的生態綠墻亞洲最大的無柱展館,展館的幕墻由遠大集團承建。
主題館屋面太陽能板面積達3萬多平方米,是目前世界最大單體面積太陽能屋面,總發電
量2.83兆瓦,年發電量可達280萬度,相當于上海4500多個居民一年的總用電量(如果每個上
海居民每日用電量為1.5度),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2800噸,相當于每年節約標準煤
約1000噸。圖3.3.1A為上海世博主題館.

工程名稱:沈陽皇城恒隆廣場
工程地址遼寧省,沈陽市,沈河區
幕墻工程由遠大集團承建,是東北最大的BIPV光伏建筑項目。BIPV工程面積:約2000m2,單晶硅光伏系統總裝機容量為216.26干瓦,年平均發電量約15萬度,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120噸,相當于每年節約標準煤約67噸。
圖3.3.1B沈陽皇城恒隆廣場俯視照;

3.4智能化技術:物聯、智能
將智能化融入于建筑之中,是現代化建筑發展的一項重要內容和發展趨勢。物聯網是繼計算機、互聯網之后信息技術及產業領域的又一次變革,物聯網是傳感網的另一種提法,是當代生產力發展,科學技術發展的需求而出現的。物聯網為二十一世紀的全球工業化、城市化進程提供了革命性的信息技術和智能技術,將通過與傳統產業的全面融合,成為全球新一輪社會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之一。
物聯網與安防、電力、交通、醫療、物流幾大行業的聯系更加緊密,應用層面更加廣泛和深入:在安防領域,物聯網在安防入侵、網絡視頻監控以及智能家居等細分安防領域得到了良好的應用;在電力行業,無線電表的遠程抄表、對配電變壓器的運行狀態進行實時監測、用電檢查、電能質量監測、負荷管理、線損管理、需求管理等應用正在逐步拓展;在交通領域,通過在出租車及公交車上安裝無線終端設備,實現對車輛的管理和調度;在物流領域,食品、藥品等物品倉儲、運輸、監測等多個環節都不斷釋放出對物聯網的需求;在醫療領域,面向病房、手術室、保健室等應用場景的物聯網產品及解決方案正在曰趨成熟。除此之外,物聯網在智能樓宇、路燈監控、動物溯源、環境監測等方面應用步伐也在不斷加快。
將傳感技術、智能控制技術、無線控制技術、人機交互界面應用到現代雙循環幕墻產品中,
通過分析光感、風感、雨感、溫濕度感應、煙感等多種傳感器檢則信息,實現外循環、內循環、
空氣交換、采光調節、濕度調節、輔助排煙等多種智能化幕墻功能。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摘 要: 高層建筑設備用房的消防設計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但在工程設計中, 由于對某些規范條件的模糊認識和經濟因素考慮不足等原因, 致使設計中常存在一些問題。文章分析并比較了國內外常用的一些設計類型, 探討了在工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和應該注

11月8日,經過兩年的施工,央視過火大樓即中央電視臺電視文化中心外部裝修工程施工完成全新亮相。據介紹,目前室內機電安裝工程已接近尾聲,精裝修施工正在緊張進行中。了解,原計劃今年8月亮相的央視過火大樓之所以推遲到11月,是由于施工方案幾經

2010年11月15日14時,上海余姚路膠州路一棟高層公寓起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