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內容由[中國幕墻網]編輯部整理發布:
目前國內BIM在運維中的應用案例并不多,宣稱自己成功應用的就更是寥寥可數了。
基于這樣一種現狀,那么我們不禁要問,問題到底出在哪里呢?是什么因素阻礙了BIM在運維階段的成功應用?
沒有成熟的BIM運維市場環境
BIM在國內的興起是從設計行業開始的,后來開始逐漸擴展到施工階段。究其原因,無非是設計領域離BIM的源頭——BIM模型最近。BIM建模軟件比較容易上手,建模(最開始只是翻模)也相對簡單,到了后面施工階段發現應用BIM說起來容易落地難,涉及的領域也更廣,協同配合難度也更大,正所謂“建模型容易用模型難”。進一步延伸到運維階段的BIM應用體現得就更明顯,實施困難就更大,因為運維階段往往周期更長,涉及參與方更多更雜,現存可借鑒經驗更少(包括國外)。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很多,但是整體的BIM應用市場不成熟是重要原因之一。
整體市場不成熟——沒有相應的指導性規范,沒有成體系的匹配型實施人才,沒有明確的責權利細分規則,沒有市場角色定位,更沒有相關的市場運營機制,這就在所難免的導致了該市場的混亂,主要表現在價格的混亂、角色的混亂、責權利的混亂等等,整個市場魚龍混雜,故意擾亂市場者比比皆是。短期來看這讓不少真正有心從事BIM領域的企業遭受重創,長期來看這又是整個BIM的發展不得不經歷的階段。我們只能說BIM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沒有清晰的商業模式
BIM在運維階段的應用到底是由專業服務公司運作還是業主自我運作?BIM運維與傳統物業的利益關系鏈條如何搭接?如何明確BIM運維的投入產出模式與周期?……類似于這樣的問題還很多,都是與BIM在運維階段的應用的商業模式相關。這個問題本該是在BIM應用前考慮清楚的,但是這一點往往被大多數探索BIM運維的企業所忽視,但是卻在關鍵的時候限制了BIM的實施。
“為什么要用BIM?”
這可能是每一個試圖應用BIM的企業和項目都會考慮的問題。得到的答案可能根據實際情況不同而各種各樣,但是相信大多數是類似于“碰撞檢查”、“綜合優化”、“虛擬施工”等等這樣的直接指向BIM在設計或者施工中的應用點上。原因很簡單,我之所以用BIM就是因為我有直接的想解決某一問題的需求。這已經算是不錯的出發點了,實際上有不少企業是在根本不知道BIM能解決自己什么問題的情況之下就抱著試一試的心態開始應用的,這樣做的結果必然是收獲寥寥。
BIM應用的出發點應該從運維入手。這種思路體現在做BIM的根本出發點都是為了解決運維過程中的某一具體問題,為了達到解決這一運維中的問題而制定一套完整的實施方案(如有必要則應該包括較為清晰的商業模式),并且將這一方案前置到設計階段,根據運維的需要而在設計和施工階段對BIM模型或者相關數據庫做針對性的要求。例如我們在運維階段需要某種參數或信息,則要求設計單位和施工單位在對應階段就針對性的植入參數或信息接口,而不是目前我們面對的情況:拿到一個BIM模型,不知道它能做什么,真要拿來做某項應用時才發現它又什么都做不了,因為缺少相關的參數甚至模型深度都達不到要求。
BIM運維之路怎樣走
那么從運維入手該怎樣操作呢?第一種實現方式是分步走。第一步的BIM應用可能并不能實現運維的應用,但是以運維的要求實施,最后得到了一個可以做運維應用的BIM模型或者數據庫。第二步才是做BIM運維。可能第一步與第二步并不銜接,第一步完成后等到實施第二步的市場環境成熟了再實施。例如做別墅項目的“高端物業”或者“智能管家”,甚至將這一平臺擴大化到群社網絡等領域去,但是這一市場可能并不成熟,那么我們便先實施第一步,先得到一個具有相關數據接口和達到相關深度的BIM模型,積累基礎數據,等到成熟的時候再實施第二步。又例如商業中心的智能導購或者旅游景點的智能導游等等局限于精確的室內導航技術瓶頸的都適用于此類。
第二種實現方式是一步到位。這一類項目必須要有明確的運維目標和可實現途徑,例如酒店運維、醫院運維、交通樞紐運維等等,BIM運維可能只是這些具體運維中的一個小項,比如只做酒店運維的設備一體化管理,BIM運維以實現這一功能為目標。實現這一目標的內在要求就是必須是一個與建筑實體一致的沒有碰撞的BIM模型。這一思路的局限性在于其適用范圍上,并不是所有項目都需要做BIM運維,特別是BIM的實施方不是業主而是設計單位或者施工方的時候。【完】


即將竣工的中國建筑技術中心實驗樓位于北京順義林河開發園區內,由中建二局三公司承建。

【摘要】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簡稱BIM) 使建筑行業各個環節和專業之間的信息實現集成和協作,對建筑行業的信息化建設具有劃時代的意義。BIM在中國建筑業正在迅猛發展,標準化研究已經起步

日前,由中國建筑學會和歐特克公司(Autodesk, Inc.)聯合主辦的“BIM建筑設計大賽”在京揭曉評審結果。大賽由《建筑學報》雜志社承辦,歷時半年,旨在在國內工程建設設計領域普及BIM的先進理念及技術應用。同時,本次大賽也是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