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內容由[中國幕墻網]編輯部整理發布:
首都新機場工程將于12月26日正式開工建設。

新機場位于北京市大興區榆垡鎮、禮賢鎮和河北省廊坊市廣陽區之間。新機場定位為大型國際航空樞紐,規劃建設7條跑道,滿足年旅客吞吐量1億人次需求。
據了解,首都新機場本期按2025年旅客吞吐量72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200萬噸、飛機起降量62萬架次的目標設計,建設4條跑道、70萬平方米航站樓及相應的貨運、空管、航油、航食、市政配套、綜合交通樞紐等生產生活設施。根據國家發改委可研批復,機場工程投資近800億元。工期五年,計劃于2019年建成投產。首都新機場規劃建設規模開創了我國民航機場建設先河,在民航內外、全球范圍引起高度關注。
新機場選址歷時多年,對凈空、空域、環保、地形地質、公共設施條件、區域經濟發展等進行了全面科學論證和嚴格比選;新機場規劃設計借鑒了國內外“一市多場”及樞紐機場建設的成功經驗,在空管運行、跑道構型、航站樓設計、功能流程、綜合交通、綠色環保等方面采用了先進的技術和理念。
在跑道構型方面,新機場近期建設的4條跑道采用三縱一橫“全向型”構型,這在國內尚屬首次。這種跑道構型適合京津地區的空中運行特點,為空管運行提供了多種可行方案,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北京地區緊張的空域資源,減少航空器地面滑行時間,有利于提高空地一體運行效率,并減少了對周邊區域的噪聲影響。
在綜合交通方面,打造以新機場為核心的“五縱兩橫”綜合交通主干網絡,將公路、城市軌道交通、高速鐵路、城際鐵路等多種交通方式整合,以大容量公共交通為主導,形成具有強大區域輻射能力的地面綜合交通體系。新機場軌道專線可直達北京市中心區域并與城市軌道網絡多點銜接;高速公路、城際鐵路可在2小時內實現與周邊主要城市的連接;高速鐵路接入新機場為開展空鐵聯運創造了有利條件,使新機場服務范圍進一步擴大。
在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方面,新機場處于京津冀主要城市之間的中心位置,是京津冀地區規劃發展重點的疊加區和銜接區,依托新機場發展臨空經濟,有利于發揮產業集聚作用,利用好河北省和天津市的資源條件和產業基礎,引導北京部分交通物流、教育培訓、商貿市場等服務功能向外疏解轉移,打造新的經濟增長極,帶動周邊區域發展。
首都新機場建設是京津冀協同發展中交通先行、民航率先突破的重大舉措。工程建成后,不僅能夠緩解首都機場容量飽和的運行壓力,滿足北京及周邊地區航空運輸快速增長的迫切需要,提升我國民航業的國際競爭力,并將積極促進北京世界城市建設、推動京津冀一體化發展,成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新常態”下區域協同發展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