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以前,OLED產業發展一直側重在被動式矩陣有機發光二極體(PMOLED)的商用化進程,商用化程度最快。直至2009年后,因智能手機崛起,可流暢表現動畫的AMOLED技術有了極佳的切入點,而韓國業者因大量投資AMOLED面板,遂趁勢在市場上崛起,特別是三星旗下自有品牌手機熱銷,更大幅提高AMOLED面板的出貨與營收表現,為整個OLED產業帶來新契機。
近年來,受惠于智能手機在全球市場大放異彩,高階手機面板的需求大幅攀升,已帶動整體OLED面板產值節節攀升,特別是韓國三星與樂金不斷擴大手機產品線導入AMOLED面板的比例,使全球OLED產值因AMOLED的爆炸性成長。 2013年臺灣業者也已開始加入AMOLED出貨行列,帶動全球OLED總體產值進一步翻倍。
由于市場前景可期,廠商正不斷強化AMOLED面板生產與販售,未來將以中小尺寸應用為主,刺激營收成長;預計2010-2016年,全球AMOLED面板主力應用將是手機,其次為數位相機。原因在于AMOLED可藉由自發光、省電、高對比/反應速度和強光下可視等眾多優勢,大舉擴張在手機市場的滲透率;受惠于高階智能手機的大力采用,AMOLED在市場上已更加活絡。目前國內正在掀起一股AMOLED投資熱潮,國內在建的5.5代和4.5代AMOLED線分別有三條和兩條,都主攻中小尺寸。
從全球面板業來看,韓國、日本、中國大陸、中國臺灣“四足鼎立”。隨著國內多條8.5代液晶面板線的開建、投產,中國大陸未來幾年產能將會超越日本、臺灣,成為僅次于韓國的液晶面板生產地。
在新興的AMOLED領域,中國大陸也有望超越日本、臺灣。李亞琴說,臺灣沒有量產的5.5代AMOLED線,LTPS液晶面板線都是老生產線,不能滿足高端手機的需求。日本夏普有跟進AMOLED計劃,但投資謹慎;索尼、松下也已終止了AMOLED聯合研發項目。
中國AMOLED產業正處于“起步階段”,對于國內平板顯示產業來說是機遇也伴隨風險。為此OFweek顯示網特邀請上海交通大學研究員郭小軍教授,于2014年5月6日上午10:00-11:00舉辦《AMOLED顯示發展的機遇與挑戰》專場在線語音研討會。屆時將詳細探討AMOLED顯示的原理、應用、挑戰以及趨勢,為您展現AMOLED顯示的完整產業鏈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