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簡稱總院)自主開發的鍍膜玻璃光學設計軟件GLASCOAT,集膜系設計、單片和中空玻璃光學計算和熱工計等功能于一體,成為國內第一個面向節能鍍膜玻璃產品開發的中文專用軟件平臺,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前不久,在科技部組織的“離線低輻射(Low-E)玻璃產業化關鍵技術研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結題驗收會上,來自我國玻璃行業科研、生產、管理系統11位評審專家的共同贊譽,為總院負責組織承擔的這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畫上圓滿句號。
據統計,我國建筑總能耗約占全社會總能耗的27%,而建筑能耗的50%是通過門窗玻璃產生的,由此可見玻璃是影響建筑節能效果的關鍵因素之一。然而在我國既有的400多億平方米建筑中,近90%沒有使用節能玻璃。造成這種現狀固然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后的結果,但與我國Low-E玻璃產業化發展滯后存在著很大關聯。
Low-E玻璃又稱低輻射玻璃,與普通玻璃相比,在保持良好透光性的同時,具有優異的隔熱(詞條“隔熱”由行業大百科提供)效果。歐美等發達國家高度重視建筑節能,Low-E玻璃的普及率已達到90%,即便是東亞近鄰韓國也已超過80%。在我國,近年來隨著政府對建筑節能的日益關注及一系列建筑節能標準和條例的實施,Low-E玻璃的市場需求迅速增加,按照《節能中長期專項規劃》,保守估計至2017年我國Low-E玻璃的需求量將達到3.5億平方米。我國是鍍膜玻璃生產大國,經過多年發展,現有100條以上Low-E鍍膜設備投產,居世界第一,但整體技術水平仍落后于歐美國家,表現在高性能產品,如雙銀可鋼化產品的技術未真正過關。另外,我國的應用水平滯后,對產品外觀比較重視,對性能關注較少,使得開發高性能產品的動力不足。再有,鍍膜玻璃是高技術產品,某些技術問題的難度甚至不低于半導體集成電路,但由于行業歷史原因,多數廠家缺乏完整的核心技術,不具備自主研發能力,僅滿足以簡單粗放的方式進行生產。這些綜合因素致使我國節能鍍膜玻璃技術進步緩慢,大而不強。
2011年,科技部設立“離線低輻射(Low-E)玻璃產業化關鍵技術研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希望通過該課題的攻關,解決一批制約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問題,提升國內生產企業的技術水平,進而帶動整個行業的發展。經過遴選,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承擔了該課題,由國家“千人計劃”專家汪洪教授作為負責人,組織總院團隊與中建材玻璃公司、中國建材國際工程集團公司等生產設計單位開展協同技術攻關。課題組邊創新邊集成應用,經過3年努力,取得了多項原創成果,并付諸工程應用,已經形成生產力。
3月26日,項目組織單位中國建材聯合會在北京召開本課題的結題驗收會,科技部高新司副司長劉久貴、高工祝偉麗,中國建材聯合會科技管理部負責人及總院領導與科管人員、課題主要研究人員出席了會議。來自我國玻璃行業科研、生產、管理等單位的11位專家學者作為本次驗收會的評審專家。
會上,一直對本課題密切關注并寄予厚望的劉久貴對本課題的研究意義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這是在建筑節能領域踐行“節能減排行動計劃”的重要舉措之一。汪洪全面匯報了課題研究工作,并逐一回答了評審專家的質詢。專家組審閱了驗收資料,經過深入研討,一致同意本課題通過驗收,認為本課題在較短時間內,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全面完成了課題的各項考核指標,形成了多項高水平研究成果。其中,自主開發的鍍膜玻璃光學設計軟件GLASCOAT,集膜系設計、單片和中空玻璃光學計算和熱工計等功能于一體,是國內首個面向節能鍍膜玻璃產品開發的中文專用軟件平臺,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開發的雙銀可鋼化產品與知名的美國PPG公司處于同一水平。通過研發膜系新材料、規模化生產鍍膜工藝及高性能磁控濺射鍍膜關鍵設備,提高了離線Low-E膜系熱穩定性(詞條“熱穩定性”由行業大百科提供)、耐候性、抗劃傷能力,并以大大低于進口產品的價格建設了高性能生產線(詞條“生產線”由行業大百科提供)。
本課題的研究成果解決了我國離線鍍膜玻璃行業存在的若干共性問題,具有良好的推廣前景,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突出,對提升我國離線鍍膜玻璃生產水平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完】


解放思想是思想路線的本質要求,也是應對前進道路上各種新情況、新困難,不斷開拓工作新局面的一大法寶。只有不斷解放思想,才能不斷地適應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推進創業創新。圍繞義烏制造轉型升級怎么走,結合節能降耗工作對存在的問題進行認真剖析,提

——中國建筑幕墻發展及作用回望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副秘書長黃圻

8個項目集中簽約簽約總金額達20億元
5月11日下午,在第22屆中國國際玻璃 工業技術展覽會在上海召開期間,沙河市委、市政府,中國硅酸鹽學會、上海硅酸鹽學會共同主辦了沙河市玻璃產業創新暨項目合作推介會。推介會上,深圳市得輝玻璃深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