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樂觀派
1、王石,萬科集團董事會主席
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房地產會有很好的前景。不過“買了就能賺錢”的階段已經過去了。2015年,萬科真正穩定持續、有效率、有質量的增長才開始。也就是說,實現我的抱負和理想,2015年才剛開始。
現在一線城市房價已經控制住了,其他城市穩中有降,如果這個趨勢能保持住,那么整個房地產就會進入一個良性健康的軌道。
此外,對房地產行業來講,最大的調控就是反腐。你會發現,反腐以后,高檔房子的需求立刻就減少了,如果能堅持下去那就太好了。
2、任志強,原華遠地產董事長
新常態下,房地產的增長速度將明顯放緩,但房地產仍然是重要的支柱產業。2015年9月供求關系會逆轉,房價才會觸底反彈并繼續上漲。2015年很典型的剛需的需求比去年大,在目前來說,不要認為1、2月份的降低以后會反彈,微觀上說此時房產市場低。每個機構對政策的預測,樓市反彈的預測,都顯示2015年明顯好于去年。
通過5個條件可以判斷房地產市場下一個高峰何時到來,這5個條件是:庫存消化的速度、限制消費條件的改變、個人消費信貸的支持、貨幣政策的變動、長效機制的建立。預計到2015年中后期,這些條件將逐步具備。
宏觀經濟并不樂觀,商品房庫存也是天量,所以需要一個較長的去存貨周期,這輪調整的時間比預想的長。人均住房面積是個偽命題,因為人們會不斷的改善居住條件,所以未來的需求還是很大,無需過度憂慮。人口上漲的空間以及城鎮化的推進,將拉動房地產市場回暖。預計2015年全國房地產投資增速仍然將會在10%左右。
悲觀看跌派
1、潘石屹,SOHO中國董事長
中國的房地產不可能再像5年、10年前那樣發展了。如今中國的人均住房面積已經達到30平方米以上,可是現在中國每年竣工的房子是十幾億平方米。現在,地產商應該思考的,是如何把已經建好的房子充分利用起來。
SOHO中國從2015年開始,就不再是一家傳統的房地產公司,而是一家互聯網公司。
不能簡簡單單把互聯網理解為技術或工具,我理解的互聯網是帶來一個新的秩序,對每個人、每個企業都有沖擊。所以,轉型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考慮的。不是為了轉型而轉型,不是拿一筆錢去重復別人的行業。地產商的網絡化轉型,還是要做房地產,但是要從思想、精神上著眼,而不是膚淺的投資。最終我們的目標是通過互聯網轉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服務質量。
2014年全國樓市降溫之際,潘石屹直言,“我對住宅市場不看好。我認為中國的房地產就是泰坦尼克號,馬上就要撞到前面的冰山。撞到之后,不但是房地產行業的風險,更大的,是金融行業的風險”。“撞冰山論”引發行業熱議。 與此同時,作為地產界大佬的潘石屹2014年以來與互聯網圈的親密接觸格外多。他不是鬧著玩,而是動真格的了,馬上發布SOHO中國的首個地產O2O項目。
2、余英,保利地產集團副總經理
2015年全國房價總的趨勢看漲,一線和少部分二線城市樓市整體好于去年但三、四線城市形勢嚴峻,一些“地王”項目難以實現利潤,部分商業地產虧本大甩賣,多地會出現土地流拍。
全年的主題是去庫存,調控后遺癥顯露之年,樓市詭異之年。二手房成交繼續萎縮,限購政策將在今年退出。
曾經高精準預測2013年房價暴漲的余英經常在公開場合發出驚人之語, 但一向樂觀的他今年也變得謹慎了。與此同時,保利地產繼續調高了2015年的銷售目標。
3、趙國雄,香港“百變樓神”,長江實業執行董事
李嘉誠先生對中國經濟非常有信心。他和長和系高管都認為,在經濟增速放緩的同時,國內許多產業卻正在轉型,對于高科技、高增值產業正投入更多重視,這個方向走對了。
未來幾年中國經濟增速還將慢慢下降,但產業結構卻更為成熟,不再止步于做“世界工廠”,而是發現新的經濟增長點。中國經濟新的增長點有兩方面:一是高科技、高增值產業;二是內部經濟需求。
過去幾年房地產供應量過大,導致存貨可能需要幾年才能銷售盡。同時,過高的財務成本也阻礙了內地房地產企業的發展。不僅是二三線城市,上海等一線城市的房產市場同樣不樂觀,未來兩年,內地房地產市場將面臨調整,房價極可能下降。
中立持平派
1、王健林,萬達集團董事長
可能房地產從業人員還在幻想,經過一兩年的調整和貨幣刺激,或許2015年下半年再呈現高潮,然后就可以套現,這種想法是不切實際的。不要再對房地產行業再次高潮抱有任何幻想,除了北上廣深等局部地區,行業整體已經呈現過剩局面。
中國房地產不會崩盤,城鎮化發展是最大利好因素。我們杠桿率沒有那么高,而且中國有強有力的政府,也會適度調控。再加上一個最大利好—中國城鎮化率還比較低,約為52%,剔除農民工等并未享受到城鎮化人群,我估計真實的城鎮化率在40%左右,所以我們還有一段時間的轉型期。
2、張玉良,綠地集團董事長
從2014年四季度以來,我們能看到政策層面更加注重市場機制的作用,正在根據市場狀況進行相應的預調微調。“去庫存”成為樓市主基調,信貸政策、限購政策逐漸松綁。我相信,這會對行業恢復市場化調節能力和良性發展起到一定積極作用。
宏觀經濟增速放緩帶來的市場信心和預期的變化、針對房地產行業的流動性支持不足、局部市場供需結構的失衡成為主要因素,加上上年基數較高,市場出現回落也是正常現象。2015年我國房地產市場仍然會穩健發展。
值得關注的是,2014年以來,企業外部發展環境不斷深化調整,中國經濟“新常態”特征日趨明顯。房地產行業在去年高位高速增長的基礎上,出現了深度調整和分化,并逐漸從結構性分化轉變為全局性下滑,一批企業經營困難加大,房地產行業“洗牌”在所難免。房地產的激烈競爭也成為常態,行業正從“規模”向“利潤”換擋,房企競爭力從重“產品力”向“產品力+服務”過渡,以移動互聯網為代表的新技術、新渠道、新模式改變了商業形態和市場預期,這些都要求企業要進一步創新商業模式、優化業務結構、升級產品服務,更多依靠內生型的價值增值來實現增長和盈利,系統提升運營管理水平是房地產業的根本出路。
3、夏海鈞,恒大地產總裁
房地產業已經從高峰逐漸進入下行通道的大趨勢,2015年房價將維持在一個平穩的狀態,但是銷量會有上升,房企去庫存、增加銷量會成為2015年的一個主旋律。2014年恒大地產就是以價換量,2015年還會堅持這個大的方向。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度過現在這個寒冬。
房地產行業集中度會進一步提高,2015年甚至到明年,很多中小房企會面臨著一個更加困難的境地。對于現在房地產行業低谷來說,會成為大發展商的并購機會。也就是說房企兩極分化會進一步加劇,大企業可能更大更強,小企業可能面臨著一些并購的機遇或風險。這將是風險與機遇并存的一年,想要“脫穎而出”,就看你是不是抓得住機遇了。
2015年房地產企業在金融創新方面會走得更快更遠,房地產企業可能會更加多元化。
“只有當潮水退去的時候,才知道是誰在裸泳。”這是巴菲特的名言,用在股市里如此,用在現今的樓市里,也同樣如此。房地產的潮水正在退去,裸泳者光著屁股浮現出來了,2015年樓市江湖不寂寞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