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內容由[中國幕墻網]編輯部整理發布:
眾所周知,這幾年中國門窗企業的日子普遍都不太好過,各種成本在飛速上升,而市場需求卻難有起色。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大概有兩方面,一是宏觀調控,門窗市場出現量價齊跌的局面;二是城市需求出現飽和,農村市場被熱炒。
“建材下鄉”政策的出臺,讓不少門窗企業的發展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也得到了政策的支持,面對同行業的激烈競爭,門窗企業不僅僅要把最好的產品展現出來,而且也要建立完善的針對三、四城市消費者的“售后服務”體系,這必將成為搶占這塊市場有力的“武器”,并且也能提升企業品牌不少知名度和美譽度。
隨著農村消費能力的提升,農村消費者有能力、更有權利享受到質優價廉的好產品,以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質。自從“建材下鄉”被寫入中央“一號文件”。從此,“建材下鄉”將毫無懸念地作為一項國家長期的“惠民”工程執行下去。但是,產品的質量卻還需各個企業嚴格把關。
經過20多年的發展,國內的門窗行業漸趨規范;各大廠商日益追逐的一線城市已漸漸飽和,二三線城市無疑對很多的小品牌廠商來說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事實上,很多二三線城市已經開始正在布局“農村包圍城市”,在一些縣城已經開始美滋滋的做起了生意。
筆者個人覺得農村市場對于很多大廠商來說都是認為是一個相對比較低端的市場。因此,以前不少的門窗企業投放到農村市場中的都是比較低端的產品。 “建材下鄉”為企業向三、四線城市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持,但發展三、四線城市并不意味著其他就要走低端產品路線,這樣的市場策略只會影響到一個企業的品牌美譽度。
如果對于三、四線城市的消費如果只是一味追求銷量而忽視服務,那就只是曇花一現,并且會對消費者的品牌印象造成很大的損失。目前,農村的消費能力已經得到了明顯的提升,但是由于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行,即使同是三、四線城市消費的能力也還是有顯著的差別。
相比于經濟比較發達有能力消費個性化高端的沿海小城鎮,內地的三、四線城市,可能更加需要的是性價比更高的產品。而農村的生活環境,生活方式可能與城市有這很大的區別,鄰里之間喜歡串門,門窗的使用頻率和磨損度相比城市會更嚴重。因為,對門窗的質量標準要求更高,下鄉門窗的花色、光度等不僅僅要符合農村消費者的審美觀念,還得保證使用的周期。
門窗企業想要贏得農村市場,就得從農民的實際市場需求出發,滿足消費者的實際需求,完善各種配套售后服務。筆者認為,隨著80.90后的成長,農村互聯網的逐漸普及,不僅僅為門窗企業的電子商務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礎,也可以為拓展門窗企業面向農村消費者的終端局面。所以,在國家政策的扶植下,未來農村市場也將是門窗行業中一塊非常大的蛋糕。
很多農村消費者擔心,下鄉產品多半是企業的淘汰產品,或者是有瑕疵的問題產品,對此,在三、四線城市營銷時,門窗企業必須制定相應的后續產品服務措施打消消費者的顧慮,以實際的配套服務實現城鄉一體,讓農村消費者真正放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