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內容由[中國幕墻網]編輯部整理發布:
瑞士再保險公司在眾多方面出眾的表現使其成為無可否認的今日建筑明星,也將在建筑歷史中留下其身影:今日我們可以在此設司,若干年之后,當我們回望 21世紀的建筑歷史,瑞士再保險公司會是生態建筑歷史上開辟道路的先賢,還是建筑長河中生態高層廖若星辰的孤例,生態高層建筑的思路是一味濟世的良藥還是執于歧路的一道偏題,無論如何,瑞士再保險公司以無比自信的優雅俯瞰著倫敦川流不息的人群,沐浴在晝夜更替的晨昏光暈之中。
大家對此的一些看法:
1、從結構方面來說,瑞士再保險公司的幕墻還有一個不同尋常之處。其幕墻直接支承在作為承重結構的建筑外圍的斜向鋼架之上,所以.從某種程度上這是一種自承重的幕墻體系.并且幕墻支撐結構與核心筒一起參與建筑受力。外圍鋼架可以被看成互相套合的六邊形。這樣實際上組合成若干個三角形支撐。這是一套與傳統摩天樓基于垂直梁柱體系完全不同的受力結構。
荷載不是從上到下地垂直傳遞。而是從三角形的頂點沿兩邊分散傳遞.若干個三角形相疊加套合,形成富勒)球般堅固的網絡化的受力體系。在遇到特殊的事件或變故時.這套體系被認為會具有更強的抵御能力。
2、我是在找施工方法參考的時候查到這個樓的。因為這個工程的幕墻并沒有參與,能找到的也就是這么多了。
里面有一些是在internet上有的資料,還有一些是不便說明來源的資料
可惜能找到的都是介紹這個樓的雙層幕墻設計以及不同玻璃功能區的分布的情況的,針對幕墻本身細節的很少。
3、這才是真正的幕墻,通過觀看圖片確實能夠感受到國外幕墻方面的技術還是有很多方面值得我們學習的。大家努力吧!
4、做幕墻幾年了 突然覺得我們的幕墻沒有設計的概念,完全就是把玻璃 石頭放在天上。看了這個才覺得幕墻可以這樣做。這就是差距。
5、不一樣的系統,不一樣的造型,就連安裝技術都不一樣,國內基本上沒有這種設置來安裝幕墻。
6、玻璃顏色配得真好呀!立體感超強!
7、這是奧雅納的顧問項目,施工單位好象是瑞士旭密林公司.此項目應該是倫敦總部或澳洲那邊的部門負責的,香港那邊搞不出來.想想連北京來福士廣場的幕墻都搞不定,還能搞出這個.北京來福士廣場幕墻項目異形比較多,設計難度比較大,但我們征服了業主,打擊了奧雅納,以后可以發些圖紙上來給大家看看.
項目的獨特之處主要在于建筑設計,幕墻只不過是給她穿一身漂亮的衣服.工程難點在于防水和安裝,CCTV大樓情況比較類似,但江河就比較麻煩,水密性能問題比較嚴重.
8、這棟樓的幕墻是單、雙層螺旋上升的
其實幕墻、結構等都是為了建筑服務,這棟樓的建筑設計的確不簡單,整棟樓應該說功能出眾,頂部還有排煙,排熱量的出口,有人在附近抽煙,都會感應出
9、瑞士單元式系統,三角形板塊,上海北外灘的上海港項目是菱形的板塊,和折個系統差不多,也是雙層幕墻。
10、單元式幕墻是可以多樣化,形壯變化萬種,性能和功能也各式各樣。但成本較高、工作量較大、加工及安裝也較復雜。這種幕墻在國內還不多,國內主要是最常用的隱框、明框。點式和拉索也只用在小或中層建筑上,像國限上大型幕墻主要是單元式。像臺北101、香港金融大廈和環球貿易中心(還未完工)等等。所以大家多接觸一下國際上大型幕墻對自己的技術、國內的幕墻行業的發展及自己將來的利益都有很多好處。
11、國內的東西確實先進,有機會要到歐洲去看看這些先進的建筑,能學到很多知識。
中國幕墻網工程庫gck.alwindoor.com正式收錄瑞士再保險總部大樓工程,敬請關注對該工程進展、幕墻技術、材料應用等相關資訊的動態更新!
瑞士再保險總部大樓
瑞士再保險塔位于英國倫敦“金融城”圣瑪麗斧街30號,綽號“小黃瓜”,由諾曼·福斯特勛爵Lord Norman Foster設計,于2004年投入使用,被譽為21世紀倫敦街頭最佳建筑之一。這座瑞士再保險
12、"更換問題,像這樣V形插入的,一旦中間單元有損壞,要如何更換呢"
提問很感興趣,就普通的所謂橫滑型單元板塊,如果整面幕墻都安裝好了,中間有壞的單元板塊,怎么更換這個板塊(注意不是更換玻璃)
13、你沒看到附著式塔式起重機啊,直接附著在鋼結構,在附著腳的地方,那兩塊單元是沒有安裝的,最后塔式起重機從高往低拆除,然后再把缺損的單元裝上。這些單元全是后裝的。
如果您知道該工程的更多幕墻(門窗)參建企業、建筑型材、玻璃、膠、五金等材料供應商信息,歡迎提供,經核實后,我們將免費發布。值班郵箱:712050366@qq.com
上一頁123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