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內容由[中國幕墻網]編輯部整理發布:
房地產現金流效應正在影響產業鏈下端的建筑設計公司。目前國內登陸資本市場的建筑設計公司寥寥可數,金螳螂(002081.SZ)、華建集團(600629.SH)(現代集團借殼上市)是為數不多的幾家建筑裝飾、設計類上市公司。
而就在近期排隊上市的三家公司,融資規模也都不大,約在1000萬元-5000萬元之間。記者查閱招股說明書發現,其中擬于新三板上市的筑博設計融資規模約為2500萬元;深圳名雕裝飾股份擬于主板上市,發行規模1667萬股;而悉地設計的發行規模則為4800萬股(超過7億元)。
品牌價值與對現金流的需求是任何一家公司發展的必經之路。建筑設計行業資金密集程度本就不如房地產行業,但出于規模擴張需求,不少公司一直在尋求資本路徑。
“只有上市才有資本做兼并與其他業務。”上丞國際聯創董事易彬指出,國內建筑設計環境日漸式微,上市行為有助于設計類企業務集中資本做兼并,或放大設計價值投身服務與產品研發等其他業務。
一名深圳資深建筑設計師則指出,建筑設計行業如何與資本市場、互聯網接軌是這幾年行業內探討最多的話題。目前行業面臨大洗牌,能不能收集到過冬的資金,已變成很多企業生死存亡的大事。
行業利潤率持續下跌
現階段,建筑設計行業面臨的最直接壓力就是設計費較低、普遍成本偏高。據不完全統計,全行業收費標準為40-140元/平方米不等,而住宅工業化與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則直接影響設計企業的業務。

2014年度經營狀況回顧
近年來,國內大力推行住宅工業化,這對于建筑設計行業既是挑戰,也是打擊。一方面建筑工業化要求標準化生產,導致設計的需求量銳減,另一方面企業要迎合建筑工業化做設計,各個環節的配合都將面臨挑戰。據國內一家知名建筑設計公司相關人士透露,目前該公司建筑工業化的設計占比還是少量,今年計劃要達到30%。
而這一趨勢從國內房地產市場開發投資近兩年不斷下滑也可見一斑——2014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率為10.49%,2015年增長率大幅減少至1.05%。
從某設計公司最近三年的業務發展可見,該公司2013年營收6.2億元,同比增長33.62%;2014年營收6.4億元,同比增長3.6%;2015年營收則再度跌回6.2億元,同比下跌2.68%。凈利潤波動也比較大,2013年同比增長65.94%,2014年同比下跌28.98%,2015年則又同比增長37.88%。
不僅如此,這個行業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應收賬款周轉率低。該公司2013年-2015年應收賬款周轉率呈現逐年下降趨勢,分別為18.75、11.75、7.87.
此外,由于業務進展放慢、人力成本不變的情況下成本支出更高,導致規模越大的公司反而利潤率越少。以金螳螂2015年年報數據來看,該公司2015年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減少14.18%。
上述業內資深人士透露,行業還存在甲方不尊重知識產權的問題,行業惡性競爭很明顯,價格基本是大部分甲方的選擇唯一標準。大部分要做的就是抓取土地的最大剩余價值,因此往往會忽略設計,更看重節約成本、提高溢價空間。大部分房企都只是停留在壓縮成本,擴大中間流程的最大剩余價值。“這就不難理解為何那么多項目為了壓縮成本而偷工減料”。
上市對沖市場波動
從招股說明書數據不難看出,該行業正面臨房地產市場波動帶來的持續沖擊。
記者查閱招股說明書發現,報告期內,2013年~2015年該公司負債總額分別為25262.52萬元、28481.48萬元和27847.09萬元,2014 年末和2015年末公司負債總額較上年末分別增長12.74%和-2.23%。
此外,該公司的短期借款余額總體呈上升趨勢,短期借款分別為4000萬元、8550萬元和1.1億元,占負債總額的比例分別為15.83%、30.02%和39.50%。
不難發現,如今建筑設計公司尋求變革最直接的動力來自行業利潤的降低,而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通過把公司打包上市,從而將10多年前的軟性利潤變現已成為各大公司的一個共識。
對此,業內人士認為,上市不單純是企業自身發展需求,還是設計企業與其他機構、板塊合并,創造更大的市場空間的渠道。基于此設計出來的上市計劃,對社會意義更大,更不容易受到市場波動。“不過,也不排除某些公司有套利、投機的可能性。”
建筑設計上市公司現狀
盡管宏觀經濟呈現下行趨勢,但從2015年業績報告情況來看,裝飾、裝修行業依然享受著“大行業小公司”的幸福生活。下面中國幕墻網ALwindoor.com小編,通過整理收集,列舉以下六家知名建筑設計,裝飾公司的運營情況,供大家參考:
金螳螂(SZ002081)通過采購量的優勢壓低材料成本,通過管理培訓各地施工隊降低施工成本、提升施工質量;目前已布局186個城市,僅次于土巴兔的235個城市。
亞廈股份(SZ002375)的產業鏈延伸更為完整,前端并購盈創建筑從事3D建筑打印(已有5億元訂單,主要是旅游項目),后端并購萬安智能專業從事智能家居(詞條“智能家居”由行業大百科提供),但蘑菇+從線下推廣速度較慢,目前僅進駐8個城市。
廣田股份(SZ002482)與恒大地產長期合作(來自恒大地產的收入占總營收比例高達40%),是住宅精準修規模最大、經驗最豐富的企業,向家裝領域延伸有天然優勢,互聯網家裝團隊整裝待發。
東易日盛(SZ002713) 深耕家裝領域10余年,是A股市場中,唯一“純家裝”業務的一家公司,已在51個城市有了自營店,年銷售額為18億元,線上平臺相對功能較少,僅提供資訊,需增強互聯網思維。
洪濤股份(SZ002325)在互聯網家裝的布局為收購優裝網和中裝新網,均為家裝信息平臺,近日進軍教育產業,沒有一站式家裝平臺戰略。
寶鷹股份(SZ002047)相比其它幾家公裝上市公司,規模稍小,凈利率較低,收購了我愛我家網20%股權后,開始布局互聯網家裝,但我愛我家網的模式和齊家網相似,定位于家具建材電商平臺,流量又低于齊家網和土巴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