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內容由[中國幕墻網]編輯部整理發布:
人物簡介:
1947年3月生于浙江省溫州市洞頭縣,曾擔任溫州市洞頭縣家具廠廠長、公交辦公室副主任、二輕局負責人。歷任溫州市洞頭縣政協委員、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理事、中國裝飾協會理事、中國國際門窗幕墻博覽城商會副會長、北京建筑五金門窗行業職業技能鑒定培訓教材編寫工作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洞頭縣工商聯常務副會長等社會和行業職務,先后獲2008年中國品牌影響力領軍人物、北京質量管理優秀企業家、建筑業優秀質量管理干部等榮譽。
恪守誠信,是企業品牌制勝的基石;
踐行感恩,是企業持續發展的源泉。

北京西飛世紀門窗幕墻工程有限公司——彭進本董事長
30年的時間,究竟是什么概念?30年,蒼穹斗轉星移,大地滄海變桑田;30年,歷史波瀾壯闊,中國改革開放,人民溫飽到小康;30年,一個行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萌芽到開花結果。30年,對于我們來說,是一個漫長的數字。而彭進本先生,他所帶領的“西飛世紀”品牌,已經在歷史風雨中堅挺的存在了32年,這讓我們不禁肅然起敬。
彭進本先生把人生最珍貴的30年變成熱血和汗水,揮灑在了中國門窗幕墻行業這一片熱土上。他見證了整個門窗幕墻行業的變遷與發展史,是這個行業當之無愧的“老大哥”和“見證者”。而他所經營的“西飛世紀”品牌,同樣是中國門窗幕墻行業“鼻祖”般的存在,在我們看來,它不僅僅是一種品牌,更是一種情懷。

三十年深積厚累 挺直腰桿做企業
在約訪彭進本先生之前,我們與他微信溝通,稱贊他企業做得好,30年前率先起步,做到如今還是穩居中國幕墻企業百強之列。他跟記者回復:盛名之下,其實難乎!看你們約訪的企業都有漂亮氣派的大廠房,擔心你們到我這里會失望吶!不過非常期待你們的到來。這條回復的信息,讓記者有些感動。這樣一位盛名遠揚的企業家,行業地位如此穩固卻又如此謙虛,他到底是怎樣一個人呢?西飛世紀公司,又是怎樣的一家企業呢?帶著這樣的疑問,我們驅車趕至北京市大興區黃村鎮。
輕扣辦公室玻璃門,彭進本先生快速起身,熱情迎接我們進屋。一進辦公室,一首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首先映入眼簾,為這間辦公室平添了濃厚的歷史積淀氛圍。古樸的辦公室風格,倒是非常的符合他這個年齡和企業風格。記者認真觀察了一下眼前的彭進本先生,這個已經70歲的男人,精神抖擻,完全沒有古稀之年的影子,看起來也就50歲的樣子,濃眉黑發,目光有神,身材筆直,只是有些清瘦,跟我們之前見過的那些膀大腰圓,一身富態的企業家不一樣。
我們坐下后,彭進本先生親自體貼的給我們遞上礦泉水,與我們交談起來。他一開口,記者腦海里就迅速閃過兩個詞:爽朗、實在。他的言談舉止之間,處處透著一股溫商獨特的溫暖,還有多年來在北京打拼所積累的大氣。他講的是溫州方言,因為怕我們聽不真切,刻意的向普通話靠攏了一下。可是,在我們聽起來,那還是溫州方言。
彭進本先生笑著問記者:“怎么樣,今天過來廠區有什么感覺,是不是和想象中有點不太一樣?”記者真誠的回答:其實還是很驚訝的。現在的廠區依稀還能見到當初的樣子,很有些歲月的痕跡,但是這種歷史底蘊不是剛剛崛起三五年的企業可以比擬的。彭進本先生說:“我們現在的這個辦公大樓是前兩年剛剛建成的,你們剛剛進來時左手邊的土地是二期廠房項目,正在拆除的平房,是最初建立起來的職工宿舍。馬上要準備施工了,三五年后廠房面積可能就是150畝地了。可是你別小看我現在這三十多畝地啊,我可是有發言權的。”彭進本先生底氣十足的給記者介紹,“西飛世紀發展這三十年,一直就是在平穩向前,深積厚累,不但積累資本,更在積累口碑。無論市場如何風云突變,無論西飛世紀的利潤是多少,甚至是這個行業到了兩三年無工程可做的低潮,我們的積累也足夠讓我們從容應對。現在這33畝土地歸西飛所有,包括我在溫州的土地,都是我用賺得的第一桶金零貸款買下的。西飛世紀的抗風險能力,是行業所公認的。這么多年,我們西飛世紀一直是誠信經營,我彭進本也是挺直了腰桿子做人。”
說到此處,我們突然領悟到這么多年來,彭進本先生一直挺直了腰桿做人做企業,原因于此!

北京西飛世紀門窗幕墻工程有限公司——彭進本董事長 接受采訪
三十年深積厚累 挺直腰桿做企業
在辦公室,彭進本先生與我們促膝長談,像是家里的一個長者,在訴說過去的歲月。
他1947年3月出生于浙江省溫州市洞頭縣,他是家里的老大,自他往下有一堆弟弟妹妹。社會環境和父輩的雙重影響,造就了彭進本吃苦耐勞的優良品質。他17歲身挑生活重擔,進入家具廠并革新了生產工藝,過早顯示出了超于他人的膽識和聰慧;19歲,任生產指揮組公交辦公室主任;26歲,任二輕局局長。這時候,他已經顯現出了政治方面的能力和潛力,如果順風順水,我們相信也許現在的政治舞臺上會多出一個叱咤風云的“地方諸侯”。但是上世紀七十年代那個文革時期,他稀里糊涂的做了政治炮灰。當歷史重回正軌,政府準備恢復他的政治身份并決定委以重任時,向來敢為人先的彭進本再次做了一個影響人生的重大決定:離開政壇,下海創業。做出這個決定并付諸實際,是他人生的第一次跳躍。
1984年,彭進本38歲。他帶領一幫溫州兄弟(里面包括他的親兄弟和妹夫)毅然離別家鄉溫州洞頭縣來到人生地疏的陜西省西安市尋找機會。當時,隨著改革開放城市化建設步伐的急速加快,鋁合金門窗幕墻作為新生事物,存在著極大的發展空間和機遇。憑著溫州人吃苦耐勞,刻苦鉆研,干事創業的精神,他承接了第一個工程項目:新疆科技館。

新疆科技館
談到這里,彭進本先生眼神灼熱,仿佛又回到了那個激情創業的年代。“那時候包括我自己在內,誰都不懂技術。拿著從設計院那邊抄來的圖紙,我們把每一個標注的材料都在工地現場的地上先擺一遍,有時候擺著擺著,發現有個墊件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我就和楊加喜(現任西飛世紀公司副總經理,工程師)一起通宵研究,第二天眼睛都熬腫了,不過那時不怕,年輕嘛!”用手指抹膠,用木工的鉛錘找垂直線(詞條“垂直線”由行業大百科提供)……彭進本先生講起當年這些土辦法,自己都忍不住樂的哈哈大笑。但是這個新疆科技館就是靠這些辦法建成了。驗收的時候,漂亮的外觀,嚴格的技術規范,完全獲得了甲方認可。
一戰成名!彭進本和他的施工隊伍名揚西安!隨后西安飛機工業公司鋁門窗總廠主動前來尋求合作。1985年10月,彭進本他們承接“水利部培訓中心項目”,86年參與改造“西安建筑設計院”項目。一路走下來,他們精干、踏實、誠信的做人做事風格贏得了西安飛機工業公司鋁門窗總廠上下一致信任,所承接的工程也屢獲好評。90年代初,彭進本先生獲西飛公司民品部授權,負責駐北京門窗幕墻銷售中心在北京地區、東北地區的經營業務,自此這幫溫州漢子展開了立足北京,輻射全國的鴻偉大業。10年的發展期,彭進本積累了豐富的從業經驗、人脈關系并挖掘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完成了從扎根立足到事業有成的第二次跳躍。

企業榮譽
1999年,憑借之前的積累,搭乘中國建筑行業高速發展的快車,彭進本先生審時度勢,果斷在北京購買國有土地33畝,正式創建集技術研發、工程設計、精密加工、安裝施工和售后服務于一體的北京西飛世紀門窗幕墻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在彭進本和當初一起打天下的兄弟們的拼搏下,“西飛世紀”的品牌效應日益凸顯,西飛世紀公司所承建的地標建筑如雨后春筍,在中國的版圖上崛地而起。所承接的近百項設計、安裝工程先后獲魯班獎及多項優質工程獎,迅速躋身于幕墻行業前沿。時至今日,當我們再談西飛幕墻,我們覺得他已經不單單是品牌的追求,更是一種事業情懷的指引。西飛幕墻一路發展壯大,奠定自己在行業內的優勢地位,這是彭進本事業人生的第三次跳躍。
七十歲,在一般人身上就是高齡。他們會放下手頭的一切工作,去享天倫之樂。但是對于彭進本來說,他做不到。“我最大的樂趣不在于山水之間,也不喜歡去釣魚,打高爾夫。我只要每天在自己的辦公室里,把手上的工作忙完,對我來說,就是最大的樂趣”。采訪過程中,這個“樂趣”他自己重復了好幾遍,我們因此印象深刻。看著眼前這個“行業元老”,我們相信,按照他的這股精氣神,一定會在西飛世紀繼續掌舵至少十年沒問題!
在公司會議室,我們看到一整面榮譽墻,上面滿滿的擺放著公司近年來所獲得的各項榮譽,各項專利等耀眼的證書和獎杯。在這里,我們了解到公司參與編制國家、地區以及行業各項標準20余項,是名副其實的高新技術研發企業。公司承建的項目,曾獲得國家優質工程獎、全國建筑工程裝飾獎、魯班獎等殊榮,所建設的北京當代萬國城更被美國時代周刊譽為“世界十大建筑奇跡之一”。
看著這一座座榮譽豐碑,我們如同和彭進本先生一起親身經歷了西飛幕墻的輝煌史。我們相信,沐浴風雨32年的西飛世紀,一定有能力承載一個世紀的欣榮。

家國情懷一肩挑 壯心不已志千里
彭進本先生,不僅是智者,勇者,更是仁者。
他的“仁”,在三個方面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那就是:對家鄉,對員工,對親人。
溫州洞頭縣(現在已經改成洞頭區)是他的根,是他的魂。這個鐵血柔情的男人,不僅有家國抱負,社會擔當,更有赤子柔腸。他在洞頭設立了“西飛扶貧助學基金”,資助貧困孩童入學;他積極投身于家鄉的教育、基建等各項社會公益事業,為洞頭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做出了極大貢獻。如今,洞頭縣鋁合金門窗加工行業發達,全國知名。這種局面的開創者正是彭進本!他當年拉出來做工程的一幫洞頭兄弟,要么在西飛世紀成了高層管理,技術精英,要么回家鄉自立門戶,創立了知名品牌,更多的還是變成了種子,散布在中國門窗幕墻行業這一片沃土上。

彭進本先生的家鄉:百島洞頭
對于員工,他是領導,是前輩,更是長輩。他說的一句話對我們觸動很大,他說:來到西飛,跟著彭進本,不是光讓你有錢掙有飯吃,還要讓你有回到家的感覺。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我們所在的辦公大樓就是辦公與公寓的結合體,下邊是辦公區,上邊是公寓區,完全酒店式配置,彭進本先生爽朗的笑著對我們講“下次你們來北京,可以到我這里來住,帶你們體驗一下我們的員工居住環境!”

生產車間
彭進本先生也是一個非常注重親情的人。年幼的時候他們兄妹一大堆,經受了貧窮和困苦的考驗。然而正是這樣的家庭,留給了他也留給了整個家族吃苦耐勞的寶貴精神財富,并且他會將這種精神代代傳承下去。他說令他感到欣慰的是,不管他的事業在哪里,他們的家族都會團結在一起,并居住在一起。古人成大事,必經“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四步,彭進本先生深諳“齊家”之道。因為他知道,家庭和睦,事業才無后顧之憂。當年一起打拼的兄弟,包括妹夫,如今依舊緊緊團結在他的身邊,并各自獨當一面。他一向注重后代的培養,現在后輩已經開始逐步接棒公司管理,并開始在行業中嶄露頭角。他們的優秀,傳承了彭進本先生這一代人敢做敢想敢拼,精明睿智細致的優秀品質,虎父當有虎子!

三個多小時的采訪結束,我們與彭進本先生握手惜別,我們目睹70歲的彭進本老人走起路來仍舊是虎虎生風,渾身上下散發著不輸于年輕人的能量。本次采訪我們讀懂了三件事:
一段行業傳奇;一位情懷企業家;一個實力品牌。
本文記者:呂世偉 蘇建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