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內容由[中國幕墻網]編輯部整理發布:
有些建筑很小眾,沒有黃金口岸,沒有光鮮四射的外表,但卻處處顯露出設計者的匠心,藝術氣息濃郁,設計獨道,這類建筑也是文藝青年的最愛,今天中國幕墻網ALwindoor.com要給大家分享的就正是這樣一座充滿文藝范的建筑——北京胡同里的MaoHaus。

北京胡同里的MaoHaus實景圖
MaoHaus項目位于北京市中心的胡同小巷, 毗鄰人民美術出版社,MaoHaus很特別,它被稱為是一座非靜止的建筑,因為它的墻面會“流動”,實際上MaoHaus是一個擁有實驗性建筑立面的項目,探索歷史文脈、材料的潛力、新的制造技術和特性在建筑中的體現。

北京胡同里的MaoHaus實景圖
它延續胡同的建筑尺度和簡單的山墻形式,新的建筑立面仿佛是進入胡同空間的一塊流動的織物。這種流動性是通過常規的剛性材料來表達的,通過形式化的表達來質疑對物質的固有認知。除了起伏的形式,表面的孔洞有助于濾光。白天,陽光的光線進入前庭,并在晚上精確調諧的光圈呈現出了毛主席的原型三聯肖像。毛主席在立面的藝術表達是對基地歷史文脈的延續。

北京胡同里的MaoHaus實景圖

北京胡同里的MaoHaus實景圖
立面的結構利用了超高強纖維混凝土的材料來創造新的建筑形式。從4到7米的高度,2 米寬和僅僅7厘米厚,六個獨立的面板跨越的外觀,而無需任何輔助結構或支持。每個面板作為一個單元體,從大型數控塑造的模具產生,通過數字生成的流體動力學算法產生的計算,薄壁多孔曲面的曲率更能有效地將結構的荷載傳到地基上。

北京胡同里的MaoHaus實景圖

北京胡同里的MaoHaus內部實景圖
橫跨表面的孔洞陣列在設計中扮演了幾個角色: 減少整體結構的重量,對圖像和歷史文脈的表達,也作為在狹小的胡同空間內與觀者互動的一種手段。項目的訪問者將產生非常不同的體驗與胡同,取決于他們的相對位置和訪問時間。這也成為了設計的一個優勢,在正立面觀看是一種圖像嵌入的平面化外立面,從其他角度觀看則是風動的條幅在時間凝固時的不同狀態。

北京胡同里的MaoHaus實景圖
MaoHaus尋求在一種單獨的設計表達中探索各種元素。在新的材料創新中,該項目推動了從看似傳統建筑材料中所能達到的極限,尋求一個多元化的設計,MaoHaus綜合了材料極限、數字化定制計算生成,同時具備了歷史符號的衍生、基地文脈的表達,這樣一座小小的建筑,卻蘊藏了如此之多的思想,可以說是小建筑、大智慧的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