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內容由[中國幕墻網]編輯部整理發布:
編者按:日前國務院修改了《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和《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以下簡稱“兩個條例”)中有關施工圖設計審查內容的條款,施工圖審查應該如何開展的具體辦法由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來制定,引起行業熱議。此文為來自工程設計多個行業的老專家(何立山 姜興周 唐禮民 劉毅 汪星槎)對此提出的建議,供業內同行思考,望引起建設主管部門的重視與回應。
在“兩個條例”修改之后,問題的焦點是,施工圖審查應如何開展?對此出現了兩種不同的解讀:一種是繼續由政府指定的審圖機構來審查,還要完善和加強;另一種是應將不正當實施多年的施工圖行政審批制度回歸到基本建設程序,由設計單位自行審查的源頭。
我們完全贊成后一種解讀。因為國務院已經修改了“兩個條例”規定的“建設單位應當將施工圖設計文件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行政主管部門或其他有關部門審查”的內容,現有的施工圖審查機構就不再具有行政執行力。

國務院多次修改相關法規
2000年1月和9月,國務院頒發的“兩個條例”規定:“建設單位應當將施工圖設計文件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或其他有關部門審查。施工圖設計文件未經審查批準的,不得使用”。
2002年6月,原建設部組織調研組進行了為期兩個月的全面調研,我們5人是當時“政府審查施工圖”8人調研組的組長、顧問和主要成員。調查組寫出了幾萬字的《政府審批專業工程施工圖問題專題調查報告》,其結論是不可行也沒有必要。
2012年9月,《國務院關于第六批取消和調整行政審批項目的決定》中規定:“凡可以采用事后監管和間接管理方式的事項,一律不設前置審批”;
2017年10月,《國務院關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中,修改了“兩個條例”規定的“建設單位應當將施工圖設計文件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或其他有關部門審查”的內容。
很明顯,政府審查施工圖已不再作為行政行為。
且國務院修改后的條文,也沒有規定由審圖機構來審查,行政部門指定的審圖機構就不再具有法律地位,審圖機構由政府指定也不符合市場規則,不應當規定“沒有政府指定的審圖機構蓋章,不得使用”。
這個多年以來爭論的焦點問題,從國務院多次修改的情況來看,其目的就是要回歸到由設計單位自行審查,對施工圖質量全權負責的源頭。
權責要回歸設計單位
十多年來,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在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實施“政府審查施工圖”制度,而且設立了中國勘察設計協會施工圖審查分會,指導和加強“政府審查施工圖”工作。近些年來住建部對“政府審查施工圖”制度也作了些調整,如把審批施工圖機構下放到各省市區行政主管部門,部里不再審批成立新的審圖機構等。
但究竟要不要由審圖機構繼續審查,要不要完全回歸到由設計單位自行審查的這個焦點問題仍有很大分歧。

最近,媒體還有文章表述“施工圖審查是政府主管部門對建設工程勘察設計質量監督管理的重要環節,是基本建設必不可少的程序,是建設程序中的強制性要求,工程建設有關各方必須認真貫徹執行”的觀點。同時住建部有關部門還召開了審圖公司負責人的座談會,強調要完善和繼續做好審圖工作。我們認為這些說法和行為與國務院的精神相悖。
我們認為,不管從哪個層面上看,施工圖審查都應該回歸到由設計單位自行審查的源頭上來。
從民意調查的層面上看
經過對全國22個行業、部門勘察設計協會以及包括在京的國外大型工程公司在內的近千家勘察設計單位進行調查,大家從加快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設計工作的客觀規律、我國設計審查的一貫做法和歷史經驗、貫徹實施《注冊建筑師條例》、工程建設質量監管原則、國際慣例和WTO原則等各方面都發表了看法,一致認為:“政府審查施工圖”從一開始就走進了誤區,施工圖設計必須由設計單位自行審查,自行保證設計質量,完善設計單位自身的質量保證體系,提升技術創新能力,才是實現質量發展戰略的根本方向。
從法律法規層面上看
1997年11月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規定,“建筑工程的勘察設計單位必須對其勘察、設計的質量負責”,并未規定“政府審查施工圖”;2000年“兩個條例”規定的“政府審查施工圖”制度早在2004年就被國務院取消。

從《建筑法》和上述國務院的三次《決定》來看,2013年住建部關于《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管理辦法》規定的“施工圖未經審查機構審查合格的,不得使用”就缺乏法律法規依據。而由設計單位自行審查施工圖符合國務院關于基本建設審批程序的規定,歷來都是合理合法的。
從設計工作內在規律看
工程設計是一個十分復雜的系統工程,往往涉及數十個不同的專業同時參與,任何一項設計輸入(設計條件)的變更,往往涉及多個專業甚至整個設計。任何一個錯誤,都有可能危及人民生命和國家財產安全,給經濟、社會帶來巨大沖擊和災難性后果。
這就要求設計單位聚集大量具有實踐經驗的各專業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具備系統工程技術的應用、工藝及工程技術的研發與整合、先進科技成果的工程化和產業化轉化、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再創新、CAD(詞條“CAD”由行業大百科提供)輔助設計等能力,對各種標準、規范、規定和現代信息技術、集成技術的充分掌握等許多必備條件,建立完善的QHSE質量健康安全與環境一體化管理體系,執行嚴格嚴密的崗位責任制和“兩校三審”(自校、校核;審核、審查、審定)的設計校審制度,實行五級把關,并對“兩校三審”每一級的校審內容、責任、校審記錄等都有明確規定,才是保證設計質量的關鍵。

這是由設計工作的內在規律決定的,也是為什么施工圖必須由設計單位自行審查而不能由審圖公司審查的根本原因。
施工圖設計與初步設計是緊密相連的、動態的,需根據條件的變化由原設計者隨之修改并進行版次設計,由第三者去單獨審查施工圖是不科學的、完全不必要的。
從實行建筑師負責制層面看
國務院發布的《注冊建筑師條例》對考試和注冊、執業范圍、權利和義務、法律責任等都有明確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修改注冊建筑師的設計圖紙和文件,應當征得該注冊建筑師的同意,并由注冊建筑師進行修改。未經注冊建筑師同意擅自修改其設計圖紙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責令糾正;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而因建筑設計質量不合格發生重大責任事故,造成重大損失的,對該建筑設計負有直接責任的注冊建筑師吊銷注冊建筑師證書,建筑設計單位有權向簽字的注冊建筑師追償;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這是一項國際通行的科學制度,國際上已有近百年歷史,我國實施執業資格制度也近23年,后因行政審批施工圖設計等原因而停滯不前,應該全面推廣實施,加快與國際接軌。

《注冊建筑師條例》總則第一條明確規定:“為了加強對注冊建筑師的管理,提高建筑設計質量與水平,保障公民生命和財產安全,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制定本條例”,只要把精力放在認真貫徹執行《注冊建筑師條例》的各項規定,充分履行注冊建筑師的職責,嚴格執行工程質量終身責任制,不斷提高設計單位的自律管理水平,不斷完善設計單位的質量保證體系,就能夠確保設計質量和公共安全。
從審圖機構的現況看
原建設部(含地方)批準發證成立的微型審圖機構,實行從建設單位工程投資中收費。從總體上看,現有的審圖機構不僅條件較差、水平有限,各方面都完全無法與設計單位相比,但權益很大,原建設部規定沒有審圖機構蓋章,建設單位不能報建,影響到注冊建筑師應有的權利,而且形成重復審查、多頭審查,職責不清,責任不明。
這不僅不利于《注冊建筑師條例》和建筑師負責制的實施,也不利于建筑師引領中國建筑走向世界,打造“中國建造”品牌,而且對建筑師的原創和自主知識產權也難以得到保護,還造成人力物力財力的浪費,加大了工程投資,延長了建設周期。

這些年來,審圖公司是盡心盡力的,做了他們力所能及的工作,應當充分肯定。取消政府審查施工圖設計以后,應創造條件使審圖公司得到妥善安排。
建議有條件的審圖公司經重組改造可向咨詢公司的方向發展,按照市場規則受業主委托提供有關中介咨詢服務;有的審圖公司可以與有關設計單位重組合并;有的可相互重組后或成為有關設計單位的下屬單位開展工作;有的可進入地方有關工程建設行政監管部門,加強地方對工程建設監督管理的力量。
從歷史層面上看
新中國成立以來,政府有關主管部門只審批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和初步設計,歷來不審查施工圖設計。國內外的實踐經驗證明:設計質量只能依靠設計單位來保證、設計文件只能依靠設計單位來審查。設計單位的優秀人才、先進信息技術和裝備、嚴格的崗位責任制、科學的質量保證體系、嚴密的“兩校三審”制度,充分依靠設計單位的內部體系來不斷完善和提高自律管理水平,才是對設計全過程進行質量控制和質量保證的關鍵。
近70年來,全國20多個行業的近萬家工程設計單位也從來沒有進行過這種體制外的“政府審批施工圖”,一直是依靠自身的力量來不斷提升設計水平和確保設計質量,有些還達到或超越國際同行的先進水平,這就是最好最有力的證明。

按理說,公交系統的防火(詞條“防火”由行業大百科提供)、防爆、防震、防毒、防污染等安全性遠比民用建筑的更為復雜、要求更嚴,政府和社會的關注度也更高,既然專業設計院能做到,建筑設計院也完全有能力做到,而現有審圖機構因受各方面的條件限制是難以做到的。
因此,我們再次建議,在新時代深化“放管服”的改革中,應按照國務院多次決定的明確要求,以及上述六個方面的分析意見,在取消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的“政府審查施工圖”制度以后,重新把施工圖設計的審查權完全歸還給設計單位,而不是審圖機構,重新回歸到既定的基本建設程序上來,回歸到由設計單位實行自律管理自行審查施工圖的軌道上來。我們雖已耄耋之年,但仍不忘初心,希望我國工程勘察設計事業早日邁向世界強國之列。
附:建言人簡介
何立山:原任中國寰球工程公司總經理、化工部基建局副局長、中國化學工程總公司副總經理;中國勘察設計協會、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協會、中國石油和化工勘察設計協會副理事長;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研究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姜興周:原任北京鋼鐵設計研究總院及中冶京誠公司副總經濟師、中國勘察設計協會副秘書長、中國勘察設計協會體制改革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冶金建設協會設計委員會副秘書長;建設部建筑行業改革發展專家組專家、國務院部門與行業勘察設計協會秘書長聯席會召集人、高級工程師。
唐禮民:原任中國寰球工程公司總工程師、中國勘察設計協會專家顧問組顧問、中國勘察設計協會優秀設計評審專家組組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劉毅:原任中國煤炭建設協會勘察設計委員會副理事長、秘書長;中國勘察設計協會體制改革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部門與行業勘察設計協會秘書長聯席會召集人、高級工程師。
汪星槎:原任國務院部門與行業勘察設計協會秘書長聯席會召集人、中國石化勘察設計協會秘書長、中國石化集團公司工程部設計處處長、高級工程師。
以下附中國中元國際工程公司顧問總工程師費麟先生閱此文后感言:
中國式的施工圖審查是頭痛醫頭,腳痛醫痛的措施,治標不治本的辦法。1998年夏長江發生特大洪災,朱總理面臨九江大堤缺口,大罵這是“豆腐渣工程,王八蛋工程”。該工程承包商陳生昌認為自己是“替罪羊”。因為工程計劃投資為9000萬元,最后拿到手只100萬元。2000.2.17建設部發41號文《建筑工程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辦法》,至此,全國開始了施工圖審查工作。很顯然,治理“豆腐渣工程”,應該從工程管理、工程設計和工程施工等方面入手整頓,應該按ISO-9000進行全過程工程質量制度管理,應該重在工程過程管理,不應僅僅在最后把關。2013.4.27又發布《住建部令13號》文,明確:根據行政許可法部分下放的精神,政府不再直接管理審查施工圖任務,規定:“審查機構是專門從事施工圖業務、不以盈利為目的的獨立法人”,并且要求法人機構的注冊資金為300萬元(要求是非盈利機構,又要求有這么多的注冊資金!)。為此,不少有施工圖審查公司的單位,改頭換面成xx工程設計咨詢公司,一面繼續承擔有賞的施工圖審查,一面可以承擔工程設計前期咨詢的任務。實際上換湯不換藥,仍舊執行施工圖審查制度。目前,已經提出“建筑師負責制”和“全過程工程咨詢”,不知道今后這一套施工圖審查制度還能走多遠?
施工圖的質量理所當然由設計單位負責(包括單位里的注冊建筑師)。是否要再次進行全面審查,由業主單位作主決定。每個合格的設計公司當然有工程咨詢水平來審查別的設計公司的施工圖。問題是乙、丙級的設計單位審查不了甲級設計單位的施工圖。市場上的許多問題,不必麻煩政府有關部門“越俎代庖”去管理了!
很高興看到了2018.1.22“建筑時報”李武英責任編輯負責的“設計”專欄上發表了一篇由四位有耄耋之年的老專家發表的專稿《施工圖審查權應回歸設計單位》。文章根據國務院多次修改相關法規的歷史情況提出建設性意見。全文分別從“民意調查”、法律法規”、“設計院單位內在規律”、“實行建筑師負責制層面”、“審圖機構的現狀”和“歷史層面”等六方面看,施工圖審查權應回歸設計單位。作者認為:“政府審查施工圖”從一開始就走上了誤區。許多有關“規定”是缺乏法律法規依據的。并認為,只要把精力放在認真貫徹執行《注冊建筑師條例》的各項規定,充分履行注冊建筑師的職責,嚴格執行工程質量終身制,不斷提高設計單位的自律管理水平,不斷完善設計單位的質量保證體系,就能夠確保設計質量和公共安全。最后,呼吁要“重新回歸到既定的基本建設程序上來”!“希望我國工程勘察設計事業早日邁向世界強國之列。”
以下為其他網友評論。
贊成:支持取消施工圖強制審查制度
1、可以考慮雙軌制
評論:可以考慮進行雙軌制改革,政府抽查與自愿送審并行實施。政府方面,實現長期持續項目總量5%工程圖紙抽查、評比,并出臺針對注冊師個人類似駕照罰分、銷分的獎懲制度,工程質量自然提高。
施工圖審查可以作為一種市場化存在,學習英國模式,所有設計公司自動獲得與資質相應的圖紙審查資格,業主方與設計單位自愿選擇施工前送審或不送審。圖紙審查實施單位收取審查費,分擔部分責任。
2、審圖兜底,不思進取
一位廣東審圖界的專家站在了支持取消施工圖審查的一面
評論:第一、審圖公司的存在替劣質設計機構兜底,掩蓋其問題,助長它不思進取得以生存。取消施工圖審查,可以使這些公司以其真面目進入市場,接受市場的洗禮而被自然淘汰。
第二、審圖公司的存在也使優質公司管理層心存僥幸:反正有審圖公司把最后一道關而放松其內部監管,致使其出圖質量與其名號并不相符。第三方審查制度使優質公司產生嚴重惰性,對公司的質量管理和質量建設客觀上是一個損害。
第三、如果取消了施工圖審查,面對設計機構技術配置參差不齊的現實如何應對?
個人建議,可面對市場上所有設計公司采用抽查圖紙質量辦法,對進入市場的圖紙進行圖紙質量評分,評分結果進入誠信體系對社會公布。為保證公平公正,被評單位和評審專家背對背,圖紙中有關設計院和建設單位的信息都應隱匿。
具體而言,在取消施工圖審查有一個預熱期,預熱期階段實行雙軌制:在參與施工圖審查的同時,對未經施工圖審查的圖紙進行抽查評分。待進入常態和形成慣性后,正式取消施工圖審查轉而為定期對所有設計公司進行圖紙設計質量抽查評分。
相信公平公正的審查評分制度一旦形成,各設計機構對圖紙質量不會掉以輕心,會切實負起應該付的校對審核責任,完善自身的質量監管體系,自行保證設計質量。
3、計劃經濟思維“慣壞”企業
評論:用“施工圖審查”這種辦法進行設計質量的管理,本質上還是計劃經濟的思維,只會把設計企業“慣”壞。只要嚴管重罰,不斷地罰死一批,連續地吊銷一批,日常性地曝光一批,就不相信設計院、設計工程師不提高質量。另外,甲方讓搞怪,設計人員作為獨立之專業人士,也應堅守職業道德的底線(這才有價值,受尊重),否則就處罰他。堅持兩年,劣幣就出局了,這個政府部門要有定力。舉例來說,父母替孩子做作業、改錯,行么?一個人體弱多病,只有靠飲食節律、情緒調節、適度鍛煉,這些正向措施,以強體怯邪,而不是靠月月體檢,天天“藥罐罐”。
支持取消施工圖審查的理由有四:一、審查有過作用,但副作用更大。一是客觀上縱容了出借資質和掛靠,因為“反正有審圖公司把關”;二是設計院有了“靠頭”,麻痹,放松內控。二、既然搞市場經濟,就須以誠信自律和法治為基礎。不誠信自律咋辦?加強事中、事后管理,嚴管重罰,如處罰、曝光、限入等,讓違法、質量低劣者,付出以較高的違法成本。須以此辦法迫使設計院誠信自律,而不是用治表不治里的審圖。三、建筑工程,尤其是民用建筑圖紙質量,政府需加強圖紙質量管理的辦法,但是應根據此通用的市場經濟規則進行改革。四、作為政府城市規劃、報建管理的圖紙審查,主要目的是審查設計成果與審批成果的“符合性”,需加強,但那不同于“施工圖審查”,須制定針對性辦法。
4、減少責任主體利于追責
評論:支持政府的這種做法,減少責任主體,從以前的預防為主,出了問題各方相互推諉,到現在的法律追責,明確責任,出了問題自己擔責任,這樣才能在每個人心中樹起責任意識!就像從以前的設計,監理和施工三方責任主體,變為設計管理和施工兩方責任主體,責任更加明確,追責到個人,每個人都更加認真,更有利于規范市場。
5、發揮設計公司資質作用
評論:強烈同意取消施工圖強制審查制度。但是可以改為自愿制度。不經審查責任自負。審查后審查機構負擔部分責任。政府應該建立的是審查“審圖機構”的制度,約束審查機構的行為。對審查機構的無理要求,應該有上訴和懲罰機制!
不應該是取消,而是審圖將市場化,不再是行政必須。設計終身負責了,還有必要、還有膽量,讓別人承擔你的圖紙質量嗎?
設計院有資質,承擔企業法律責任。建筑師有執業資格,承擔個人法律責任。審圖機構承擔什么法律責任? 如果建筑師負責制得到切實的執行,審圖就是多余的。要么取消設計單位資質,要么取消施工圖審查。總有一個是多余的。誰設計,誰負責,不然要設計資質干什么?
審圖機構水平不高架子高,能力不強效率低,收費卻不承擔責任,全國幾萬家設計機構,上百家審圖機構,想想能把住多少質量關?
6、確保責權利相一致
評論:個人覺得應該取消審圖公司,這樣才能責權利一致,讓設計院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技術水平,上面有意見說取消會讓甲方把設計院揉成渣,恰恰是因為現在的審圖機制。設計院對自己的出圖質量幾乎不控制,反正有審圖機構兜著,設計院對本身技術力量儲備也無所謂,能用CAD繪圖就行,不注重設計質量,也不尊重設計人員,留不住有能力的設計師,后果造成現在施工圖質量一年比一年差。取消外審制圖,健全設計院設計師的權責利才有可能改變現在施工圖出圖質量差的現象。再說現在審圖公司審圖也是走馬觀花,除了違反強條外,對于其他功能,合理性方面根本不看,有何用?

反對:審圖單位是把控質量的最有效手段
1、設計公司內情復雜
評論:審圖公司功不可沒,面對設計機構技術配置參差不齊的現實,取消審查的后果需要慎重評估。
評論:少了審圖公司,設計質量會大幅下降,主動與被動層面都是。設計人員、注冊師根本抵擋不住設計公司老板想接活的壓力。
評論:現在設計費白菜價,設計院出的圖一塌糊涂,很多單位圖都是剛畢業的孩子畫的,沒人管試試?
2、建筑設計事關“國家”利益
評論: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過渡的時代,我在設計院工作。記得那時,我們“代表國家”設計,甲方的無理要求都不予滿足,乙方找到我,教我“設計得讓他有利可圖一點”,也不能滿足,因為設計要對“國家”負責。今天,設計師要對業主負責,同時要對法律負責。當然,法律、社會都比較亂,功利時代,設計師也很為難。但唯有向著太陽走,才有出路。否則,甲方、設計方、乙方、政府,全玩完。
3、政府把控風險壓力“山大”
評論:“放管服”背景之下,政府部門越來越注重“依法行政”,趨向于少管,把事前審查轉變為事中事后監管。而從行業總體趨勢來看,市場主體越來越多元化,資質門檻逐漸降低,設計水平和質量的監管如何進行也是管理部門的一個重大課題。在強化企業主體責任、個人執業責任的背景下,施工圖審查的功能定位于作為第三方機構,為業主以及設計單位提供咨詢服務,作為“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對建筑工程勘察設計質量進行監督管理的主要途徑和方式”的功能也許會被換一種方式實施。因為“抓工程質量怎么做都不為過”是共識,與其說是管理部門不愿意放權,不如說是不想在出事之后被追責。畢竟建筑不像一件電器出了質量問題影響的范圍那么小。要充分理解政府官員們自我調侃的現狀——“拿著買白菜的錢,操著賣白粉的心”,真的不容易!
4、行業底層魚龍混雜
評論:這幾位專家是石油化工鋼鐵煤炭行業的,是國家半壟斷性質的。他們做老大做習慣了,不能忍受其他人對他的審查。但是他們不知道民用建筑行業的混亂虛假,業主主導的不正當要求。
我市一個鐵路站房設計費每平米五百元。大化工石油煤炭鋼鐵等行業設計費也約很高。房建呢?我市高層住宅樓施工圖設計費約10-15元平米,占投資額的千分之一二三四。壟斷行業的設計費占比多少?大磚家們曉得普通民用房建市場的混亂狀態嗎?
5、甲方業主利欲熏心,設計方架不住
評論:施工圖審查從一開始就是政府的管理手段,不是業主和設計院的自發需求。在目前的市場條件下,專門的審圖機構還是有好處的。現在的設計院為了生存,往往要迎合甲方的不合理要求。專門的審圖機構與甲方不存在利益關系,可以控制甲方的不合理要求。
經過十多年的審圖,勘察設計水平整體有了提升。但是社會的誠信度卻比審圖制度之初低了一個檔位,虛假勘察,低劣設計,掛靠,層出不窮,政府是越來越沒有把握。而且多數情況下,是業主的問題。設計院擋不住業主的偷奸耍滑。對于社會和政府管理來說,從勘察設計的源頭要有一個抓手。就像建筑管理有質監站。如果放棄審圖,政府的管理更加失去控制。
評論:五專家不熟悉基層設計院。審圖單位是政府控制設計質量的最有效手段。君不見施工單位面臨來自招標(詞條“招標”由行業大百科提供)、甲方、安全監管的壓力嗎?中國有沒有在世界承包市場有沖擊力的民營承包商?由于有審圖單位介于設計單位與職能部門,甲方之間,能夠協助設計單位堅守底線,施工行業有這樣的機構嗎?
評論:開發商良莠不齊,市場逐利,如果不審,一切以利益最大化,建筑質量何以保證?
在當前勘察設計市場競爭混亂,完全服從于甲方意愿的現狀下,沒有審查制度建設工程質量將從源頭垮塌,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7、應在保留審查的前提下進一步探索
評論:施工圖審查權回歸設計單位,這個說話不對。勘察設計單位內部的校對審核審定權,內部質量管控體系,這是從來也沒有人廢止的。施工圖審查,是一種外部審查,第三方進行的。內部技術校審偏于技術本身和圍繞業主要求自圓其說。外部審查除了技術審查,還包括一些技術性不強,但是涉及政府要求和第三方利益的其他要求,比如節能,住戶利益等。后者是業主能省就省略的。
評論:施工圖審查是建設監管過程監管措施之一,對保障建筑安全、消防、人防措施和公眾利益,非常必要。要調整的是:第一、應當由具有專業設計經驗的注冊工程師承擔,目前優秀的注冊專業工程師都在設計院,不在施工圖審查機構;第二、施工圖審查應當由建設主管部門在專家注冊專業工程師庫中抽取,而采用建設單位委托審圖機構的做法,是主管部門在推卸監管責任。第三、審查的重點應在初步設計,而不是施工圖,施工圖的質量責任應由設計單位承擔。
評論:總不能一刀切得好,各個職能部門該需要負責的也要負責,設計院該負責也要負責,本來有審圖公司就不該設計院免去審圖職責。審圖誰來審,誰負責,以及到底審那些一級一級分清楚得好,政府職能部門的控制不可少,設計單位的質量保證不可少,第三方監督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