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內容由[中國幕墻網]編輯部整理發布:
場地環境
天地藝術館位于重慶嘉陵江南岸的天地湖邊,再往南是渝中半島連綿陡峭的山體,北側則是重慶天地商業街區,西側是正在建設的居住區,視野所見皆是極具地域特點的人文與城市山水景觀片段。
視頻



軸測圖
思考
對我們而言,首要問題是新的空間建造以什么樣的態度嵌入這里,一個充滿復雜性的城市自然,成為空間景觀的一部分,同時也讓內部的空間體驗與周遭形成對話,成為拾取片段的容器,使空間本身從感官上退卻成為體驗風景的媒介。


基于地形的布局
用地隨湖岸呈帶型,較為狹長,建筑整體上順應地形布局,并基于不同的功能切分為三個體量,通過過廳被聯系起來,兩個體量與過廳之間同時形成了兩個半圍合的院子,一個與水池相連,形成內向型下沉庭院,一個與廣場相連,可以滿足公園人群的小型集會活動。


剖面圖
空間姿態
天地藝術館包括了藝術陳列與展示館,萬科品牌與項目體驗館和咖啡廳三個主要部分。
藝術館不定期的陳列本地藝術家的當代藝術創作。我們為此設計了一個整體通高的空間,作為容納藝術品的容器,通過錯落的樓梯連接不同的展示平臺,形成不同高度的展示空間,可陳列畫作,雕塑與裝置藝術,也能提供兒童藝術教育。
設計中,我們利用白色墻面與黑色樓梯的反差,弱化內部空間的形態,強調觀看過程中的路徑,也正是這條路徑使得室內的物與室外的景被緊密關聯在一起,讓風景也成為展示的一部分。頂層平臺,借景于遠山,以期通過觀展行進中的運動過程喚起一種置身山體之中的攀登感,高窗的漫射光則是對游歷者產生了向上的引力。



品牌展示與項目體驗館是一個單層的空間,用于萬科公司天地項目的介紹,根據區域模型展示與洽談的需求,提供了較大的面寬。設計過程中,我們有意識的壓低了沿湖一側空間的高度,以避開對側視覺不可控的住宅塔樓,將視線控制在公園范圍內,以低而闊的方式,將湖景引入空間之中。


咖啡廳被抬升至二層,以引入水景,略微傾斜的體量一方面呼應整個形體的幾何關系,另一方面則是試圖將一個單純的盒子空間通過一種擬人的動作賦予一定的空間姿態和表情。


行走中的風景
因此三個體量結合功能訴求與環境特征被賦予“高”“闊”“抬”三個不同的形態。如果說高是對山的擬仿,內部錯綜樓梯是對“徑”的影射,那么闊是則是對水域特征的回應,突出主體的景窗更是在完整參觀流線上拼貼出的城市蒙太奇,三個體量被組合在一起各自有著不同的剖面特征,建筑內部不強調空間的中心感,在物件與風景的“引力”作用下,通過身體的運動喚起與城市環境的對話,將環境特征轉譯為空間的體驗。



展陳與自然景觀通過連續的路徑被串接,這一概念也被延伸到景觀的設計中,從停車區,市政路下的涵洞,湖邊廣場一直到多標高的藝術平臺,樓梯,挑臺,落地窗,咖啡廳,到玻璃(詞條“玻璃”由行業大百科提供)廊,使參觀者置身建筑之中,也游離于空間之外。
我們知道,柯布西耶對雅典衛城的布局十分推崇,為了再現這種由人的行為來感知的場所精神,柯布通過空間牽引,等級秩序與蒙太奇等一系列的具體操作將建筑自由度的內涵變得完整,也是他在“建筑漫步”中宣揚的核心精神。




漂浮的片段
如果說建筑在白天表現出的是自內而外的空間感受,那么到晚上,幾個不同形態的窗,在室內光的作用下,通過自身內透,成為湖水之中漂浮的空間片段,在逐漸邁向黑夜的過程中成為特殊的景觀要素,再一次成為激發公共能量的因子。


材料
由于重慶多雨霧少陽光,且建筑緊鄰湖邊,因此我們在設計之初便選擇了極為簡潔可讀的建筑形體,并在深入設計的過程中確定了烏黑色拉絲不銹鋼作為主要材料,拉絲面的處理需要十分謹慎,它光線的表現十分微妙,因此對無論是鍍色還是光澤度(詞條“光澤度”由行業大百科提供)的處理上,細微的差別都有可能被建筑放大。
我們與供應商在材料的調試過程上花了相當長一段時間,最終選擇了帶有一定藍色傾向的中度拉絲效果,以使建筑在重慶長期微光環境下,亦能表現出建筑的幾何關系和空間意圖,且不至于成為環境中突出的要素,從而獲得相對理想的環境融入度。無框玻璃的選擇則是期望透過窗戶獲得的是更為連續的風景。









總平面(詞條“平面”由行業大百科提供)圖

一層平面圖

二層平面圖

剖面圖

立面圖
建筑師:深圳華匯
地址:渝中區,重慶市,中國 ,
主創建筑師:肖誠
項目建筑師:印實博、何啟帆、毛偉偉
結構設計:徐牧、趙婷婷
業主:重慶萬科
建筑面積:1600.0 平方米
項目年份:2017
攝影師:夏至、毛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