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內容由[中國幕墻網ALwindoor.com]編輯部整理發布:
大家都知道萬達的項目,品位品位不一般,但是我們今天就要介紹萬達文旅的壹個優秀小項目。那就是,桂林萬達文化旅游城展示中心。

俗話說:桂林山水甲天下!這里的山,平地拔起,千姿百態;漓江的水,蜿蜒曲折,明潔如鏡;山多有洞,洞幽景奇;洞中怪石,鬼斧神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這里大抵是把中國的山水風貌特點,表現得最淋漓盡致的城市了!
▼桂林山水

桂林萬達文化旅游城,坐落于桂林市,其中和平展示中心別具匠心的設計,將現代建筑與地域人文景觀融為一體,共生共榮,展館主入口,通過逐層內凹的面玻和,每層不同的輪廓曲線再現“象鼻山”景觀,在展示中心四周,大面積的鏡面水池倒映著山體,頗有“象鼻分明飲玉河,西風一些水應波”之意,山水相映、融為一體。
▼萬達城和平展示中心效果圖

為什么設計師會選擇玻璃材質呢?
設計師又是如何實現山水意境的呢?
玻璃作為目前最為常用的建筑材料,兼顧有通透性、反射和折射屬性。不同特性的玻璃材料,通過不同的方式組裝整合,在不同的光線和景觀下,會有迥然不同的最終效果,更能表現出“山水”意境。
雖然整個展示中心的立面材質只有玻璃,但為了達到設計所期望的“山水氤氳”的效果,玻璃的加工工藝以及安裝都是非常復雜的。
我們在設計的時候考慮了諸多問題:
1. 從形態到意向:如何通過簡潔的建筑形象,來表達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山水”意向?
2. 外墻建構的空間厚度:如何通過表皮的處理,來實現對景觀層次和空間厚度的表達?
3. 材料建構的風景化指向:如何利用玻璃材料的反射、折射和透射性能,并結合數碼彩釉技術打造一個邊界模糊、層次流轉的含蓄形態來指向一個山水氤氳的自然景象。
下面來由我為大家
一一講解,玻璃在桂林山水城展示中心的應用玻璃的“山水”之意
▼萬達城和平展示中心照片

桂林展示中心希望通過對,超白、鍍膜、彩釉,等不同玻璃的研究和組合,在層層疊疊的透射、反射和折射之間,使建筑最終呈現出的山水意向,表達了玻璃幕墻的詩意建構。
01 彩釉點式玻璃幕墻
經過多次討論和技術溝通,設計師最終采用,點玻幕墻加懸挑玻璃肋形式,點式玻璃幕墻:它的由玻璃面板、點支撐裝置和支撐結構構成的玻璃幕墻稱為點支式玻璃幕墻。
此方案完成后建筑外立面會比較干凈,既不會出現半隱框幕墻中的,結構膠黑縫和金屬(詞條“金屬”由行業大百科提供)扣蓋,又可避免在夜景照明中,出現框架式幕墻的“井字格”。
▼萬達城和平展示中心入口

入口位置,幕墻表面應用,超白高透玻璃,采用了雙面打印玻璃肋,與漸變釉點印刷玻璃幕墻幕墻,塑造出類似“象鼻山”的形態。
▼萬達城和平展示中心玻璃幕墻

數碼彩釉印刷玻璃技術,通過像素化圖案的處理來,表達遠山與天空,為了防止在室外看到幕墻龍骨,所有面玻都采用,數碼彩釉加貼高反膜鋼化玻璃(詞條“鋼化玻璃”由行業大百科提供)。
▼玻璃幕墻的結構

別有一番情趣。
02 彩釉玻璃肋條
建筑通過,垂直玻璃肋條上升和下降,體現了丘陵形狀的上升和下降,并通過,玻璃肋條的不同密度(詞條“密度”由行業大百科提供)和懸垂尺度,即“近景”,“中景”和“遠景”,創建了三個山影層次。
▼萬達城和平展示中心照片

建筑最外側的,玻璃肋,采用雙面打印方案,玻璃兩側分別印刷高度不同的彩釉色條,每一側形成不同的山形,增加表皮圖案層次,使人在建筑外漫步時,因位置的不同會看到不同的山影效果。
▼萬達城和平展示中心夜景

03 LED(詞條“LED”由行業大百科提供)燈與玻璃結合
LED泛光設備大面積的應用,使得整個展示中心外立面形成一個動態的大屏幕,多彩的燈光效果豐富精彩,演繹著桂林山水的四時變化,自古以來人們認為, 對山水文化的最高領悟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萬達城和平展示中心夜景

在光影流轉中,,“邊界”也變得模糊流動。
近觀建筑仿佛置身于氤氳水氣飄過的山巒之中,建筑體系反映了周圍自然環境的變化,這也許就是設計師的初衷,玻璃幫助他實現了!
▼萬達城和平展示中心夜景

桂林山水甲天下,在這樣的環境中建一座展示中心,營造山水主題也是一個自然的選擇,桂林展示中心運用玻璃材料嘗試將山水景觀,進行一定程度的“去圖案化”,并以一種抽象的線構方式來表現出來。

過獎過獎!希望設計能夠從場景中衍生出來,喚起人們內心的自然意趣、山水情懷。設計這樣的玻璃設計你學會了嗎!?
▼鍍膜玻璃樣式

鍍膜玻璃:是在玻璃表面涂鍍一層或多層金屬、合金或金屬化合物薄膜,以改變玻璃的光學性能,滿足某種特定要求。鍍膜玻璃按產品的不同特性,可分為以下幾類:熱反射玻璃、低輻射玻璃、導電膜玻璃等。
▼彩釉玻璃樣式

彩釉玻璃:是將無機釉料,印刷到玻璃表面,然后經烘干,鋼化或熱化加工處理,將釉料永久燒結(詞條“燒結”由行業大百科提供)于玻璃表面而得到一種耐磨,耐酸堿的裝飾性玻璃產品。這種產品具有很高的功能性和裝飾性。它有許多不同的顏色和花紋,如條狀、網狀和電狀圖案等等。
建筑整體評價:建筑的幕墻通過豎向玻璃肋的高度起伏,表現出起伏的山影,通過兩組玻璃肋疏密程度和出挑尺度的不同,將立面勾勒出近景、中景、遠景三個山影層次,水面中建筑的倒影增加了建筑的層次和表現力。豎向玻璃肋排列疏密有致,玻璃肋與玻璃幕墻垂直影射,位置及角度不同,玻璃之間豐富層疊的透射、反射和折射效果也不同,這在陰晴雨霧等不同的光照條件下,會形成微妙變幻的戲劇性效果。
在光影流轉中,“邊界”也變得模糊流動。觀看建筑,仿若置身于氤氳水氣飄過的山巒之中,而建筑也敏感的映射出自然環境的變化。觀者、建筑及桂林山水相互感應,以微見著,會心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