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內容由[中國幕墻網]編輯部整理發布:
中國作為一個有著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全國各地散布著許多大大小小的古城古跡,這些古跡當中,有的保存完好,有的則已銷聲匿跡,而有的又在損毀之后重建,接下來,中國幕墻網ALwindoor.com小編就帶大家一起去看看這樣一個在損毀多年之后再次重建的“古建筑”——南京大報恩寺塔。
南京大報恩寺塔實景圖
2010年,南京的大報恩寺重建工程被列為南京市2010年城市建設"十六個重大項目"之一,項目歷時五年建成,于2015年12月16日正式對外開放。據悉,該項目也得到了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的鼎力支持,當年,他捐出10個億重建大報恩寺塔。
南京大報恩寺塔實景圖
然而,愿意讓大首富掏這么多錢重建的寶塔,到底是何方“神物”,到底有多了不起呢?大概在中世紀時期,大報恩寺琉璃寶塔就被西方世界評為“世界七大奇跡”,與中國的長城、意大利的比薩斜塔等齊名。它多次出現于西方文人的書中,甚至是安徒生的《天國花園》中,更有甚者,法國國王路易十四也是琉璃塔的鐵粉,更是在凡爾賽宮建了一個山寨的。你想像不到,在中國人眼里,長城、天安門是中國最具代表性的標志建筑。然而,在老外的審美中卻并非如此,大報恩寺塔才是他們眼里的中國標志。
南京大報恩寺塔實景圖
大報恩寺琉璃塔施工極其考究,完全按照皇宮的標準來營建,主體結構由精美的紅色的砂石建成,外觀上通體琉璃燒制,整個建筑全部由各種造型、各種顏色的琉璃構件榫合而成,金碧輝煌,晝夜通明,整個寺院規模極其宏大。不過,很遺憾,這樣偉大的奇跡卻被毀于太平天國的戰火之中,從此在歷史的風云中蕩然無存。此后的許多年,國人幾乎已經忘記了它的存在,直至今日,歷史遺跡的再現,才重新喚起了人們對這座琉璃塔的久遠記憶。
南京大報恩寺塔實景圖
南京大報恩寺塔實景圖
如今的大報恩寺入口處在南京城的正南門中華門外,左邊是南京的母親河秦淮河,右邊是雨花臺。不過重建的大報恩寺琉璃塔卻飽受爭議,整座塔并未采用古塔復原形式。因此,今天我們看到的大報恩寺塔并不是原原本本復建歷史上永樂帝的琉璃寶塔,整座建筑采用先進的鋼結構(詞條“鋼結構”由行業大百科提供)和超白玻璃等輕質材料,外立面均采用點式玻璃幕墻鋪設,“琉璃塔”變成了“玻璃塔”。雖是現代工藝,亦符合國家標準,但真可謂是差之毫厘,謬之千里,一字之差,卻是天壤之別。
南京大報恩寺塔實景圖
當然,我們不能一味的批判現代工藝技術,因為材料不同、工藝不同,也很難做出和過去一模一樣的琉璃件。其次,為了保護塔基和地宮,設計團隊最終選擇了鋼結構加玻璃的技術手段,來代替老塔“磚加琉璃”的結構。塔身用八組鋼構桅桿形成豎向結構支撐,這個結構最大的好處是輕,不會對塔基和地宮產生影響,畢竟新塔最重要的功能,是保護地宮遺址。
南京大報恩寺塔實景圖
用玻璃結構主要是考慮到新塔要“通透”,這是一種以虛喻實的藝術手法,琉璃塔是徹夜通體透明,到了晚上,僧人把油燈點亮,塔壁有貝殼做的窗戶,燈光能夠透過去。但是,現在的城市背景亮度要遠遠高于明代,要想讓新的大報恩塔仍然成為地標性的建筑,夜晚的燈光亮度必須大大增加。正是考慮到這些因素,建筑最終選擇了用通透的玻璃材料做塔身。
南京大報恩寺塔實景圖
南京大報恩寺塔實景圖
報恩新塔的設計和建造,不僅僅是對建筑藝術的挑戰,更是遺址保護方式的一種新的嘗試。雖然許多中國網友不買帳,但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卻在官網首頁以大篇幅報道了這座新建的大報恩塔,極盡溢美之詞。從琉璃塔到玻璃塔,大報恩塔脫胎換骨,變了模樣。但是幾百年過去,無論大報恩寺琉璃塔在與不在,變與不變,它始終是中國的一個標志性符號,深深地植入西方人的“東方印象”里,這難道不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