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內容由[中國幕墻網ALwindoor.com]編輯部整理發布:
更新技術,更好瓷磚!不用大理石,也不用簡一,您可以看看諾貝爾瓷磚……
沒錯,今天中國幕墻網ALwindoor.com要分享的幕墻工程,來自于業主自家的產品展廳,而且人家外表皮也不用玻璃、鋁板(詞條“鋁板”由行業大百科提供)、石材等常規面板材料,而是選擇了自家的“瓷磚”……這能上墻嗎?這會很LOW嗎?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諾貝爾巖板科技文化中心位于余杭,杭嘉湖平原和京杭大運河的南端,整體建筑是基于產業的文化建設為出發,面積為七千平方米,包含展示教育會議、體驗、研發、多項功能廳,是企業面對社會為主的公共建筑。

諾貝爾陶瓷巖板科技文化中心概念圖
由林琮然帶領的CROX闊合建筑事務所發布諾貝爾巖板科技文化中心,CROX闊合繼友邦集成吊頂總部園區設計后,再一次為中國建材(詞條“建材”由行業大百科提供)企業設計的文化建筑,也代表了諾貝爾企業為中國帶來深具革新的創意愿景。

林琮然:“在‘中華文明曙光’——良渚文化發祥地形塑建筑,希望再造‘琮’的精神,將‘禮天地四方’的文物,轉換為承載自然的空間。 ”建筑體態由天圓地方展開,并藉由超山,半山與臨平山所環繞的山形,構成了流動的曲線,提取而成了一種寫意的坡屋頂。

主建筑前方有限的空間以鏡面水池的設計,在不同的光影下形成一種優美有序的體態,通過抬起的入口引導人們進入大堂, 光透過大板弧線的縫隙灑下,充滿了一種儀式感。

建筑外表面選用了企業自主研發最新的大板瓷拋磚,作為內外建筑主材,這是中國首次利用大阪瓷拋磚的展示工程,為中國建筑行業建立新的使用標準。一片片大面積的陶瓷板和通透的幕墻構成垂直方向的開窗,如同地表隆起的山脈,凸顯出建筑曲面(詞條“曲面”由行業大百科提供)的地形感。瓷拋磚紋樣采用白色水波紋設計,相較于傳統的大理石石材,更增添了空間的流動和通透感。

進入各陶瓷文化展廳,順著弧形樓梯通往上層,二樓的布局圍繞靜謐的中庭展開,自然氣氛滲入空間,形成環繞形公共區域,圍繞二樓中庭分布著不同的展廳,形成環繞式的觀覽體驗,靈活的動線,便于人們進出主要的核心功能展區,構成內外交融的體驗。

作為國內首個最大的巖板、厚板外墻干掛項目,突破常規最大干掛單塊面積1.5平米的限制,采用規格2000mm×1500mm大板;環形劇院首次采用了玻璃幕墻干掛工藝,將大規格巖板以斜面的形式干掛上墻。
諾貝爾陶瓷巖板科技文化中心,總建筑面積達到了7067.64平方米,其中地上:6802.05平方米,地下:265.59平方米,建筑設計由CROX闊合擔綱,于2021年3月完工建成。

前衛自然的器物建筑|諾貝爾陶瓷巖板科技文化中心以玉器為建筑生成的概念,在本質意義上,是延續了傳統敬仰天地的布局,如山起伏的坡屋頂呼應大地,中空的內庭包含了自然和諧,由此產生了文物與建筑同等屬性的象征意義,創造了天、地、物、人之間的互相生發的場域。
從而賦予新建筑與既有工廠間產生一種對話關系,也讓企業獲得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中國幕墻網ALwindoor.com認為:諾貝爾陶瓷巖板科技文化中心的設計理念,不僅僅具有博物館屬性的象征意義,更是一種未來“紀念碑”式建筑的延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