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內容由[中國幕墻網ALwindoor.com]編輯部整理發布:
鋼化玻璃(詞條“鋼化玻璃”由行業大百科提供)的碎片狀態項目不符合標準要求;夾層玻璃的耐熱性、耐輻照性項目存在問題;中空玻璃的露點項目不符合標準要求……這些是此前建筑玻璃“國抽”和近些年各地方市場監管部門(詞條“門”由行業大百科提供)抽查發現的主要不合格項目。而在中國質量認證中心玻璃部部長林志強看來,在上述常見問題之外,鋼化玻璃的影像變形(詞條“變形”由行業大百科提供)和鋼化風斑已成為行業兩大質量“痛點”,亟需企業重視。

北京豐臺某項目上影像變形嚴重的幕墻玻璃
抽查不合格率在降低
建筑用鋼化玻璃、夾層玻璃、中空玻璃,是各地市場監管部門質量抽查時選擇的主要建筑玻璃產品,而從近些年的抽查結果來看,抽查不合格率呈逐漸下降趨勢。2012年,上海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對該市生產的建筑用鋼化玻璃產品質量進行了專項監督抽查,抽查不合格率近13%;2015年第三季度建筑用夾層玻璃質量國家監督抽查結果,不合格產品檢出率為24%;2018年,建筑玻璃產品質量廣西監督抽查結果,不合格產品檢出率為8.33%;而在2018年第3批的“國抽”中,建筑用鋼化玻璃不合格率高達17.6%。近兩年抽查的不合格建筑玻璃產品明顯減少。如2021年,濟南市市場監管局抽查全市26家企業生產的44批次建筑安全玻璃產品,未發現不合格產品;廣州市市場監管局2021年第二季度對建筑用玻璃產品質量進行了監督抽查,經檢驗,3批次樣品全部產品符合標準要求;2021年沈陽市抽查了20批次建筑用鋼化玻璃,未發現有產品不符合標準要求。今年4月,甘肅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公告的22種產品質量省級監督抽查結果,其中,中空玻璃抽查未發現不合格產品;今年8月公告的江蘇省蘇州市2022年安全玻璃產品質量市級監督抽查合格率為90%;今年9月,河北省秦皇島市市場監管局發布2022年度市本級生產許可證產品及玻璃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結果,建筑用鋼化玻璃、中空玻璃、平板玻璃均合格。林志強分析,建筑玻璃抽查不合格率在下降,主要是因為玻璃加工企業的質量意識在逐年提升,另外,建筑玻璃加工技術也日趨成熟。“比如鋼化玻璃設備,以前國產設備不太好,現在國產設備已經很好了。工人對各種加工技術也很了解,做合格產品已經不難了。”林志強認為,隨著各加工企業對標準、技術的熟練掌握,建筑玻璃質量總體上有較大提升。
老生常談的問題仍存在
雖然各級抽查的建筑用玻璃不合格率在降低,但不合格項仍舊是多年前常見的那些,比如鋼化玻璃的“碎片狀態”,夾層玻璃的“耐熱性、耐輻照性”,中空玻璃的“露點”等。鋼化玻璃碎片狀態不合格,會導致玻璃破碎時產生的尖銳碎片對人體造成傷害;夾層玻璃的耐熱性、耐輻照性項目不符合標準要求,產品易出現氣泡、脫膠現象,導致玻璃使用壽命降低;中空玻璃的露點項目不符合標準要求,使用過程中玻璃內表面會形成結露或結霜的現象,影響玻璃的外觀及通透性,導致產品的隔熱(詞條“隔熱”由行業大百科提供)、隔聲性能降低。林志強認為,建筑玻璃加工技術已經成熟,要做出合格的產品,還要看企業是否用心去做產品,只要企業愿意投入,比如做好首檢,發現產品不合格,就馬上調整工藝。
“現在是比較容易做到的,不像20年前你要做合格的鋼化玻璃,設備、人員技術都不太行,有可能就做出不合格產品。現在如果還有一些不合格,主要還是企業考慮成本問題,這和效益也有關系。”林志強說。
影像變形已無法回避
“除了常見的問題外,目前比較難解決的就是影像變形和鋼化風斑,但這是屬于升級版的質量要求。”林志強在接受《中國建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兩大問題,目前缺乏相關的標準要求。在他看來,我國建筑玻璃工業近20年在兩個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一是安全,采用鋼化和夾層工藝,使玻璃的脆性降低到足以阻擋子彈的程度;二是節能,通過使用玻璃鍍膜,將輻射返回其來源,大大提高了玻璃的隔熱水平。“但是,在我們追求安全與節能的同時,也在為此付出代價。”林志強說,在高性能的鍍膜和鋼化玻璃中,反射影像的畸變越來越受到用戶的關注,鋼化使玻璃的平整度變差,鍍膜增強了反射的影像,當我們將不同的強度和反射元素組合成復雜的高性能隔熱單元時,玻璃的影像變形就成了無法回避的問題。有的工程甲方會在合同里要求,乙方交付的玻璃“在30米外觀看,不能出現明顯的哈哈鏡效果”。林志強表示,幕墻玻璃產生影像畸變的原因很多,除了玻璃單元本身的變形外,玻璃裝配時,邊緣過度壓力導致的玻璃變形;中空玻璃內腔因氣溫和壓力的變化而改變玻璃的表面形狀,都會產生影像畸變。但在各種因素中,鋼化產生的變形無疑是最突出的。雖然各國的鋼化玻璃標準都制定了彎曲度的限值和檢測方法,玻璃供應商通常提供的產品也都能滿足標準要求,但實際安裝在建筑上的玻璃仍然可能存在嚴重的影像變形,這種質量糾紛近幾年越來越多,因為它確實破壞了建筑的美感,這迫使設計師和終端客戶尋求一種全新的評價方案。“而這需要玻璃加工廠優化生產工藝,不要片面強調產品的安全性能,鋼化不要過度,剛好控制在又保證安全又不破壞平整度的范圍內。”林志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