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內容由[中國幕墻網ALwindoor.com]編輯部整理發布:
疫情三年,一夜變天!2022年末,房地產與建筑業勢能恢復、積極向上的跡象已經非常明顯,門窗幕墻行業內信心進一步增強。然而,新的一年我們仍將面臨挑戰——房地產的跌宕,建筑業的起伏,門(詞條“門”由行業大百科提供)窗(詞條“窗”由行業大百科提供)幕墻行業的內卷……所有人在不斷探索生存出路的同時,也在尋找著成長的更多可能性。

懷抱著對未來建筑、品質幕墻的期待,我們一起來展望2023年全球即將建成的36座建筑,它們遍布全球各地、五湖四海,涵蓋多種類型,其中中國獨占27座。這里面既有受疫情影響而延遲完工的建筑,也有在疫情期間完成設計與施工的建筑,面對這即將完工的36個精品幕墻工程,特別是國內的27項,它們是中國經濟韌性、中國建筑活力、中國幕墻創新與發展的印證與表象,更成為了讓產業鏈歡欣鼓舞的強心劑。
以下項目為“有方”收到的來自海內外眾多設計團隊的分享,名單里既有曾轟動一時的重磅方案,也有首次出現的設計作品,不妨一睹為快。!
KPF
深圳城脈中心
設計:KPF建筑事務所
地點:中國,深圳
幕墻承建:廣州江河
在建筑設計上,KPF結合塔樓從底部到頂部“精粹商業—商務辦公—云端會所—行政會館”各大功能對進深的不同要求,令塔樓體量由下向上逐漸縮小,在追求視覺穩定的同時雅致地向天空延伸,呈現出一座凌空展翼的超現代樓體。
塔冠的照明設計是整座建筑的點睛之筆:縱向的線性照明自下而上慢慢漸出,隨之而來的是設置在行政會館的橫向暖色照明,再往上發展,塔冠設計凹凸的倒三角被光照亮,形成整個塔樓的標志,令整座建筑無論白天夜晚,都成為極具辨識度的存在。


效果圖 圖片來源:城脈中心
上海紐約大學前灘校區
設計:KPF建筑事務所
地點:中國,上海
幕墻承建:上海江河
紐約大學上海新校區旨在加強學校與當地社區之間的聯系,并在滿足基本需求的基礎上轉化文化價值,從而實現幫助中國學生走向世界和國際學生進入中國的使命。團隊解決了多個本項目特有的中美標準問題,例如如何實現將人文科學教育與中國學生對更專業課程的渴望相結合的愿景。
最終的校園規劃設計包括四棟以風車形式布局的不同建筑,形成了一個環形協作空間,并設置了從寬敞四方院子到私密休閑區等不同規模的室外空間。從歐式修道院到中國園林,這些內部庭院和外部立面的鮮明對比體現了跨文化校園景觀的基本概念。


效果圖 圖片來源:KPF
Dorte Mandrup事務所
觀鯨文化中心
設計:Dorte Mandrup事務所
地點:挪威,Andøya島
建筑從地面上緩緩升起,緩和的弧形屋面可供人散步。屋頂的形式由場地上的三個高點定義,地面空間則受到下方景觀的影響。屋頂覆蓋著天然石塊,隨著時間的推移,屋頂也會染上自然的痕跡。
建筑將包含展覽空間、辦公室、咖啡廳和商店,通過精心設置的路徑將其與周邊景觀相聯系,邀請來訪的游客探索周邊環境,并強調其保護海洋的使命。


效果圖 圖片來源:Dorte Mandrup
EMBT
上海南京東路世紀廣場改造更新
設計:Miralles Tagliabue EMBT, S.L.P. + 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
地點:中國,上海
幕墻承建:上海建工
世紀廣場作為南京路步行街的核心節點,承載著休閑游憩的重要功能,體現著深厚的海派文化精神。設計的創意源自海上貝母緩緩打開,現出閃耀珍珠。廣場的中心將呈現珍珠萬花筒的造型,好似貝殼上璀璨的明珠。主體建筑“萬花筒”上部是供市民游客遠眺南京路步行街特色風情的觀景臺和歇腳地,下部為表演舞臺。
建筑內部是供游人穿梭體驗的空間,設計靈感源自萬花筒,由鏡面材料組合成三棱柱空間相互反射,內部配植各色植物,讓置身其中的人有變化多端的奇妙感受。廣場南側將新增一處景觀看臺“綠色山丘”,聯通廣場與南側酒店,既可作為看臺,又可作為駐足休憩的休閑場所。


效果圖 ©Miralles Tagliabue EMBT, S.L.P.
非常建筑
巴黎國際大學城,中國學舍
設計:非常建筑 + CAAU
地點:法國,巴黎
項目位于巴黎十四區的巴黎國際大學城(CIUP)內,這里有超過四十座由不同國家建設的校舍。非常建筑與法國CAAU合作設計的“中國學舍”設有300套獨立寢室和一個可容納500人的文化活動大廳。設計將宿舍建筑圍繞著一個中央庭院形成環形,讓學生的生活在宜人的自然環境中展開。
項目在國際大學城的東區,北臨花園和體育場,南側是巴黎市的外環路。建筑采用體現中國傳統的灰磚及作為主要外立面材料,內立面采用木格柵,以此重申中國古代對建筑的定義:土木。

效果圖 ©FCJZ

實景圖 ©FCJZ
溫州醫科大學,國際交流中心
設計:非常建筑 + 寧波理工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地點:中國,溫州
幕墻承建:浙江武林
溫州是一個氣候溫和的城市,為了使建筑與環境密切融合,團隊化整為零,將內容豐富的交流中心布置成由八棟建筑組成的群體,分別為:大講堂、教室、圖書館、專家宿舍、學生中心、學生宿舍(兩棟)、及行政辦公。
團隊為單體建筑設計了傘形的剖面,打破建筑的封閉性,從中心向邊緣形成四層空間:中心庭院——室外;空調區——室內;廊下——半室內;檐下——半室外。師生們可以在不同天氣條件下,選擇適當的空間進行學習、交流活動。巨大的挑檐(最大達10米)在兩個單體建筑之間構成室外大廳,使公共性的集體活動成為可能。項目通過建筑設計,邀請溫醫大的師生在氣候怡人的溫州體驗一種室內外模糊生活方式。

效果圖 ©FCJZ

實景圖 圖片來源:FCJZ
gmp
黃河國家博物館
設計:gmp·馮·格康,瑪格及合伙人建筑師事務所 + 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
地點:中國,鄭州
幕墻承建:中建裝飾
博物館建筑位處鄭州北部的黃河生態保護區內,將成為新規劃的黃河國家文化公園的亮點項目。呈現多邊形外觀造型的建筑主體如一方磐石,由堤岸山巒中孕育而出,與自然景觀渾然一體,蜿蜒體型使得建筑與公園中的曲流山水錯落相依,高低起伏。
由綠地景致襯托的屋面設計將國家公園的自然風光延伸至屋頂平臺,訪客在此享有非凡的觀景視野,向北一覽雄渾壯美的滔滔黃河,向南遠眺優美的鄭州城市天際線。與之形成強烈對比的是沉穩堅實的外立面設計,儼然一面可抵擋洶涌激流侵襲的護墻。


效果圖 ©Atchain
中國銀聯業務運營中心
設計:gmp·馮·格康,瑪格及合伙人建筑師事務所 + 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
地點:中國,上海
幕墻承建:上海高昕
新建的中國銀聯業務運營中心位于黃浦江畔,地上總建筑面積達90000平方米,高150米,建筑組團將為所在新城區增添濃墨重彩的一筆。建筑組團由三座平面(詞條“平面”由行業大百科提供)呈正方型的建筑構成,水平布局上略微交錯,兩棟五層高的裙房分置于高層建筑兩側。水平延伸的玻璃連廊坐落于寬敞大氣的入口大堂之上,貫通了建筑群的三四兩層。
gmp與sbp合作設計了中央混凝土核心筒,外圍鋼結構的“密柱框筒”體系,將受力結構與幕墻結構整合為一體,從而縮小了結構和幕墻之間的距離,實現開放式無柱大空間。塔樓結構柱在底部樓層通過轉換被減少到角部的四根,保證了入口空間的通透開放。


效果圖 ©gmp
Heatherwick Studio
東京麻布臺之丘
設計:Heatherwick Studio
地點:日本,東京
這是該工作室在日本建設的第一個項目,位于東京都港區(Minato),是一個辦公、住宅、零售、學校和寺廟的綜合體,包括公共空間和底層平臺架構、景觀和零售空間,還有一個6000平方米的中央景觀廣場。它們被放置在一個新的充滿活力的城市地形中,為城市創造了一個獨特的公共區域。
為將建筑體系與大量自然相結合,設計以“花園涼亭”為理念,并將其擴大到區域大小。這一概念使在創造空間的同時,為這個80000平方米的東京土地帶來一個更為整體的邏輯,住宅、商店、酒店、水療中心、學校和寺廟等設施都由網格框起來。

效果圖 ©DBOX for Mori Building Co.

效果圖 ©Heatherwick Studio l Darcstudio
磯崎新+胡倩工作室
廣東省陽江市江城一小城南小區擴建
設計:磯崎新+胡倩工作室、一方設計集團有限公司
地點:中國,陽江
方案作為江城一小的擴建項目,結合當地氣候和教學功能等條件,采用彭羅斯圖案,在老校區的根基加上以延伸而生長出新的建筑空間。彭羅斯圖案,從總平設計延伸到建筑和景觀形態,既保證了建筑組織的基本原則又具有無限衍生的可能性。新的中軸在新老校區間完成了建筑和空間上的劃分,作為日常動線最頻繁的交叉區域,局部加寬以增加公共活動空間。
建筑的立面選材上采用了與老建筑統一的顏色,并在新體量的趨勢方向上往白色漸變。在不破壞整體面貌協調的情況下,在趣味、藝術與科學三重層次上,尊重老校區的根基的同時,具有新時代的建筑屬性。


效果圖 ©磯崎新+胡倩工作室
廣州110千伏錦漢變電站建筑方案設計
設計:磯崎新+胡倩工作室
地點:中國,廣州
項目地塊位于廣州市越秀區,市中心繁華地帶。地塊臨近越秀國際會議中心、越秀公園、清真先賢古墓,駟馬涌等重要設施,被重要公共建筑,城市公園和文保建筑圍繞。
設計以改善近鄰關系,營造具備城市核心區公建氣質的城市藝術景點作為設計愿景。以機器之影詮釋電之形狀,以光影的搖曳詮釋電之能量,疊加日影、樹影、人影形成影之容器!半娭,影之器”在此連接社區,服務城市。本方案造型以純粹的矩形體置于景觀臺地之上,似一個被托起的能量盒。


效果圖 ©磯崎新+胡倩工作室
跡·建筑事務所(TAO)
達美擁酒莊
設計:跡·建筑事務所(TAO)
地點:中國,西藏
達美擁酒莊位于西藏芒康縣納西鄉,坐落在瀾滄江夾岸的險峻山嶺上。設計以簡潔的幾何形體回應深遠的河谷,帶給人極強的視覺沖擊力與靈動而和諧的美感,與巍峨的群山形成對話。

外部效果圖 ©跡·建筑事務所(TAO)

屋頂無邊界水池-效果圖 ©跡·建筑事務所(TAO)
千渡·東山晴小學
設計:跡·建筑事務所(TAO)
地點:中國,太原
千渡·東山晴小學位于太原市東北部長江村,現狀為城市邊緣地帶;場地坐落于由當地的黃土土質形成的一片高臺之上。高出街道9至12米的土臺,一邊是高密度的住宅開發,另一邊是溝壑縱橫的自然地景,它是城市與自然的邊界。
高臺,猶如從城市中升起的一個水平面,將目光引向無極,好比雅典衛城,在超越凡俗塵世的高處創造具有精神性的場所。為了凸顯這一特別的體驗,建筑底部架空來保持在高臺上視線的延續,同時解放更多的地面空間給孩子們活動。

街景效果圖 ©跡·建筑事務所(TAO)

結構概念模型 ©跡·建筑事務所(TAO)
大舍建筑
陶一球紀念館
設計:大舍建筑設計事務所
地點:中國,昆山
陶一球是昆山地方抗日救亡運動的傳奇人物。紀念館并未將自身視為英雄人物高大形象的具體象征或符號,而只是定位為記憶的保存和傳遞場所。設計致力于借助多個庭院和展廳所構成的空間序列,營造含蓄低回、沉靜緘默的紀念性氛圍,希望以此激發參觀者個體化的感悟,讓他們能沉浸于其中,基于普通人性的理解去緬懷先賢、思索生命并獲得啟迪。


效果圖 圖片來源:大舍建筑設計事務所
藍天組
圣彼得堡新SCA綜合體改造項目
設計:藍天組建筑事務所
地點:俄羅斯,圣彼得堡
設計沿襲了構成主義時期“一切皆有可能”的獨特傳統。體育場的結構設計包括4個主要部分:原有場館改造、基座、環形結構和屋頂結構。
輕盈而連續的框架在通往環形基座的樓梯處變為巨大的拱形結構,從而形成一個能夠遮風擋雨的拱廊。拱廊內的隔熱殼體空間與一系列陽臺相連,使其在非賽事期間可以作為休閑區和餐廳露臺使用。玻璃外墻內嵌透明的LED點狀媒體屏,可以將當前的賽事信息傳達給場館周圍的區域。這些措施使整個場館的開放式設計語言完美轉譯到當代語境,并成為了圣彼得堡新公園綜合體中的核心。


效果圖 ©藍天組
MVRDV
深圳婦兒大廈改造
設計:MVRDV
地點:中國,深圳
這座具有綜合功能的高層建筑,涵蓋有促進婦女和兒童發展的多功能機構的辦公室、一家酒店、一座購物中心和一個面向兒童的“探索大廳”。憑借色彩繽紛的外墻和景觀屋頂,改造后的建筑將成為深圳福田區一道亮麗的新風景。
設計團隊為建筑立面增加了一個多色的框架系統,該系統可以加大立面深度,并提供額外的遮陽,建筑的熱性能在得以提高的同時,也讓室內更為舒適。外立面框架系統采用不同的顏色,反映出對應的內部空間分區;裙樓(詞條“裙樓”由行業大百科提供)采用更加豐富的色彩,與街道和行人產生愉悅的互動,也表達出建筑以婦女兒童健康教育為主的用途。


效果圖 ©MVRD
“地拉那金字塔”項目
設計:MVRDV
地點:阿爾巴尼亞,地拉那
設計重新利用原粗野主義紀念性建筑的混凝土結構,開放其中庭與周圍綠地,形成由咖啡館、工作室和教室組成的“小村莊”,使當地年輕人可以在這一室內外貫通的“金字塔”中,免費學習各種技術課程。建筑有望成為當地新的文化生活中心。
傾斜的混凝土梁上加了臺階,讓游客可以安全地走到塔頂,保留了地拉那市民對建筑的使用方式,其中一根梁也仍保留為斜坡。這些臺階也可用于觀光和臨時活動,恢復建筑和周圍廣場作為地拉那文化生活重要中心的功能。


效果圖 ©MVRDV
MAD
中國愛樂樂團音樂廳
設計:MAD建筑事務所 + 中廣電廣播電影電視設計研究院 + 北京市紅都市規劃建筑設計院
地點:中國,北京
幕墻承建:北京江河
中國愛樂樂團音樂廳是為中國愛樂樂團建立的第一個常駐基地和主要表演場所,同時也會是世界各地一流交響樂團到中國演出的最重要的音樂廳。音樂廳地處繁華的三里屯商區,它將是一座大隱于市的文化殿堂。
音樂廳主體建筑被一片綠色盎然的樹林和南側的荷花池圍繞,半透明的帷幕隱約浮現于叢林之中。當人們穿過城市和叢林,會被這片像玉一般的白潤圣潔的光所吸引。這是一個極端抽象的空間,通過光和影像將觀眾帶到任何一個遠離城市和喧囂的場景。


效果圖 圖片來源:MAD
阿那亞云中心
設計:MAD建筑事務所 + 中科(北京)建筑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地點:中國,秦皇島
“云中心”位于秦皇島市石藥健康城的中心位置,東邊毗鄰北戴河海岸線,是中國著名海邊藝文社區阿那亞的一部分。該建筑空間具有發布廳、小劇場、展廳等多重功能。
從遠處眺望,便能看見“一朵漂浮在林中的云”。光潔的形體反射著天空和光的變化!霸啤钡妮p盈感由超大的結構懸挑實現。建筑唯一的支撐結構是中心的核心筒,四周皆懸浮并平衡。最大懸挑達到30米,除核心筒外建筑室內無任何落柱,創造了空間使用上的靈活性。建筑立面材料簡潔純凈,使用鋼化夾膠激光打印乳白色超白玻璃,為實現光滑的體積和建筑的漂浮感。


效果圖 圖片來源:MAD
墨菲西斯
埃尼集團米蘭總部
設計:墨菲西斯建筑事務所
地點:意大利,米蘭
埃尼集團旨在建立一個以公司及員工為中心的烏托邦式社區:在田園詩歌般的社區內集合住房、娛樂和文化設施,在多樣性的環境中打造多元空間及微縮景觀。
整座總部園區仿佛一座城市景觀島,服務于低密度城市的建設和文化塑造。園區內的四座主建筑象征地層結構,條帶狀的分層立面自周邊環境中取色,使人聯想到數千年來孕育生命、提供能量的地球構造;▓@及高性能建筑的結合反映出埃尼集團對環境管理的高要求,也為員工的思想碰撞提供絕佳環境。


效果圖 圖片來源:墨菲西斯建筑事務所
OMA
未來·新湖中心(杭州光棱)
設計:OMA
地點:中國,杭州
幕墻承建:浙江亞廈
建筑與周邊自然景觀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內部將包括酒店、商業、多功能LOFT以及中庭花園等空間。其形式如同指向云端的一座山峰,呼應了“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句古語。OMA通過對其基本輪廓進行大膽的斜切處理,創造出獨特的形體,并形成擁有豐富景觀視野的梯田狀LOFT單元。
相鄰是一座總面積為3.5萬平方米的住宅塔樓,其外立面設計與項目的幾何線條相呼應。這樣的設計允許靈活的布局和一系列公共戶外空間,同時保持了強烈的視覺特征;建筑形式即經典又現代。


效果圖 Image by Bloomimages, Courtesy of OMA
OPEN
山峰書院
設計:OPEN建筑事務所
地點:中國,蘇州
山峰書院是OPEN為蘇州一所新建雙語學校設計的校園核心建筑。五個不同的建筑體量由半室外回廊串聯起來,形成“春”“夏”“秋”“冬”四個庭院園林的一棟完整建筑。
在這個由當代需求規定的高密度的學校里,園子是著意創造出的“空隙”,如同山水畫里的留白。庭園和回廊——這些珍貴的“空隙”里容納了光影、草木和四季的變化,讓學生們在忙碌課業中得以喘息停留,在一花一石之間感知到些許與自然和時空的關聯。建筑從精神上致敬傳統文人園林的宇宙觀及時間觀。


效果圖 ©OPEN
PES
南昌保利大劇院
設計:PES建筑設計事務所
地點:中國,南昌
建筑整體外觀以九龍湖區域的山水及江西的陶瓷文化為靈感,劇院的三大功能體量就像起伏的山峰,覆蓋著由白色陶棍組成的面紗表皮,猶如籠罩在一層薄霧之中,又仿佛一塊晶瑩剔透的玲瓏瓷,向江西陶瓷工藝傳統致敬。
穿過建筑的公共通廊仿佛一條山間小溪,沿路布置有咖啡廳、展覽、商店等公共空間。在建筑的中央,山體的溫暖內心,安放著竹飾的劇院前廳和觀演廳,它們的形態猶如水波蕩漾。


效果圖 ©PES Architects
日建設計
One Za'abeel
設計:株式會社日建設計
地點: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迪拜
One Za'abeel位于迪拜國際機場通往市區的入口處,是由辦公、酒店、住宅和商業構成的綜合設施。在被高速公路隔斷的兩側地基上分別配置了兩棟超高層建筑,并通過距離地面約100米的鋼結構連廊“The Link”將其連接在一起,頂端是長約70米的懸臂。
“The Link”作為世界上最長的懸臂,仿若懸浮于空中的綠洲。雙塔、懸臂和低層裙房四大體量組成的簡潔造型與周邊建筑涇渭分明,其優雅且具有代表性的設計,將為迪拜帶來新的城市天際線。

效果圖 ©日建設計

現場圖 ©日建設計
如恩
福州禮堂
設計:如恩設計研究室
地點:中國,福州
禮堂位于福州市東北部風景秀麗的登云公園,周圍自然景觀豐富,毗鄰國家二級保護林地。項目總面積約248平方米,其中包括一個183平方米的婚禮禮堂,多個功能空間(辦公室、更衣室、衛生間),以及一座觀景塔。禮堂的一層立面為磚墻基座,屋頂由光滑和有肌理的混凝土澆筑而成。建筑整體與四周的自然景觀融為一體。


效果圖 ©如恩設計研究室
梅拉諾精品酒店
設計:如恩設計研究室
地點:意大利,梅拉諾
酒店位于意大利阿爾卑斯山的梅拉諾(Merano)小鎮,是聞名的度假勝地。原建筑擁有700多年的歷史,過去是由家族經營的溫馨旅館。如恩受邀將其改造成精品酒店,圍繞新與舊的二元性展開對話。新建筑與舊建筑相輔相成,將戶外空間重新定義為當代回廊和充滿奇妙時刻的相遇之地。
擴建部分采用“溫室”一般的構造表現,與堅固而厚重的歷史建筑對比,顯得尤為輕盈通透。玻璃與穿孔金屬的運用,則強化了過去與現在之間的不同維度。如恩從當地建筑中汲取靈感,為“溫室”打造了獨特的坡屋頂,使得室內光照更加充足,視野也定格在綿延的山脈之上。


設計分析圖及效果圖 ©如恩設計研究室
薩夫迪建筑事務所
盛?毓杉瘓F全球總部
設計:薩夫迪建筑事務所
地點:新加坡
盛?毓杉瘓F全球總部園區是裕廊生態園的初代旗艦項目,位于新加坡首個設置于熱帶雨林地區的清潔科技園區之內。它將與當地自然景觀和諧相融,充分體現新加坡“花園城市”的特色。
整個園區由一系列樹屋式的亭臺建筑組成,并通過一條中央步行“街道”將它們連接在一起。玻璃走廊將園區內的一座座建筑連成一個整體,而其中點綴著一系列或露天或室內的庭院。室內外景觀相交織,打造出一個與周邊公園融為一體的獨特辦公系統。


效果圖 ©Safdie Architects
Snøhetta
北京城市副中心圖書館
設計:Snøhetta + 華東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地點:中國,北京
幕墻承建:北京江河
圖書館旨在為學習、知識分享和開放討論提供空間,并將人們聚集在一起,無論在空間層面還是在精神層面。開闊地景般的閱讀區促進了知識的呈現和獲取,創造了與圖書館傳統空間截然不同的體驗。這種開放的空間讓所有年齡的人都有機會相遇,在一個類似圓形劇場的空間中互動。
通過高度透明的建筑立面,圖書館得以將自身及其內部活動展示給路人,邀請他們進入這個寬敞的空間。在建筑內部,中央山谷形成了圖書館的主干,是建筑北側到南側的主要的交通空間,也使人們可以前往閱讀區上方下方的所有關聯空間。


效果圖 ©Plomp/Snøhetta
TJAD若本建筑工作室
上海博物館東館
設計: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
地點:中國,上海
幕墻承建:上海江河
作為世界頂級的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上海博物館東館將成為一座面向未來的特大型博物館。建筑設計以“海陸交匯”為理念,總體布局兼顧文物收藏保護的功能性和服務公眾的開放性,以豐富的內部空間組織提供多樣的公共文化服務,并與周邊的上?萍拣^、東方藝術中心、上海圖書館東館、世紀公園等文化設施形成集群效應,成為未來上海城市文化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


效果圖 ©TJAD
西藏美術館
設計: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
地點:中國,拉薩
幕墻承建:西藏天路
西藏美術館是對原拉薩市水泥廠進行的再生設計,作為集收藏、展覽、研究、交流、教育等于一體的綜合型美術館,西藏美術館是向世界展示西藏文化藝術的重要場所?傮w設計以“喜馬拉雅的鑰匙”為理念,強調空間共享與整合。結合工業遺存布局的分散特征,形成主展館、藝術家駐留創作基地、藝術互動體驗區、藝術市集等四大分區。在空間組織方面,充分利用工業建筑的空間特征和潛力,形成特色鮮明的在地空間體驗。


效果圖 ©TJAD
扎哈事務所
涇河新城國際文化藝術中心
設計: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務所
地點:中國,西安
由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務所以“涌川”為概念設計的涇河新城國際文化藝術中心代表了涇河新城精神。它將圖書館、文化藝術中心及高線城市公園合而為一,聯動多個地塊,室內外多點設置文化、藝術、休閑、健身活動,創造了文化建筑的新形式。
設計靈感來源于自然,回應中國西北地區的自然環境與景觀,以流動的建筑語言孕育并創造了新的城市與居民關系。作為核心區高線環廊西南角錨點,藝術中心即將成為涇河新城富有活力、匯集創意與交流互動的城市門戶。


版權: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務所,效果圖:ATCHAIN
張·雷設計研究
杭州山哈文化交流培訓展示中心
設計:張·雷設計研究 azLa
地點:中國,杭州
畬族自稱山哈,意思是“山里的客人”,培訓展示中心四面環山,基地高差達20多米。設計將開放的公共區域布置在基地的最高處,通過竹構架屋頂搭建連通自然的景框;相對私密的客房部分以謙遜的姿態,順應地形匍匐在大山深處,靜靜的和自然對話,構筑融合環境,契合畬族文化的聚落空間,深入探尋畬族“山客”在地性文化密碼。


設計概念圖 圖片來源:張·雷設計研究
趙揚建筑工作室
香格里拉先鋒書店
設計:趙揚建筑工作室
地點:中國,香格里拉
書店選址于小中甸鎮吳公村,由三棟典型的香格里拉地區傳統藏房——“閃片房”改造而成。原藏房為木結構(詞條“木結構”由行業大百科提供),并以夯土墻體作為外圍護結構。現狀木結構保存完好,但是以傳統木瓦作為屋面材料的坡屋頂年久失修,多有坍塌。改造方案盡可能保留了質量較好的木結構主體,并對夯土墻進行維修和加固,同時通過一個鋼結構的輕型陽光板屋頂,來解決內部空間自然采光(詞條“采光”由行業大百科提供)、冬季采暖等問題。
三個藏房分別承擔書店、文創店和咖啡館三個功能。每個藏房南立面二層都有一個室外坡道或臺階將建筑漫步和外部景觀體驗聯系起來。在盡量保留藏房原始風貌的基礎上,改變了進入藏房的方式,也改變了藏房和這片大地的關系。

鳥瞰效果圖 圖片來源:趙揚建筑工作室

書店剖面效果圖 圖片來源:趙揚建筑工作室
中國院
北京大運河博物館(首都博物館東館)
設計: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 法國AREP設計集團
地點:中國,北京
幕墻承建:北京江河
北京大運河博物館(首都博物館東館)坐落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綠心西北部、京杭大運河南側,總建筑面積9.97萬平方米,是一座特大型綜合類博物館。
設計方案取意“運河之舟”,將建筑分為主樓和觀眾共享大廳兩部分,主樓如同五片高高揚起的潔白風帆,觀眾共享大廳則像停靠在漕運碼頭的大木船,兩者之間是開放的運河水街,形成一幅繁榮、浪漫的運河畫卷。主樓以展覽陳列功能為主,觀眾共享大廳則以文化體驗、公共服務、社會教育等靈活開放空間為主,兩者相對獨立又彼此聯系,實現自然的動靜分區,滿足當代博物館多元化服務的需求。


效果圖 ©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筑境設計
杭州西站云門綜合體
設計:筑境設計 + 上海漢思建筑設計事務所
地點:中國,杭州
幕墻承建:浙江中南
杭州西站“云門”是杭州西站樞紐綜合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創新性地將分散的城市功能組合為整體,形成立體的站前廣場。內部包含了辦公、商業、餐飲、會議等業態,配置豐富的慢行步道、景觀跳臺等公共空間!霸崎T”同時連接站房以及周圍的高層辦公、裙房商業、休閑等綜合開發項目,成為銜接站與城的聯系紐帶,為站城融合創造必要條件。
“云門”以江南園林的園門意向塑形并對其進行現代轉譯,富有傳統的杭州韻味的同時,也具有未來感。

杭州西站整體鳥瞰效果圖 ©SOM

效果圖 圖片來源:筑境設計
南京美術館
設計:筑境設計
地點:中國,南京
幕墻承建:浙江亞廈
方案核心訴求是營造具有生態低碳和復合活力的文化場所,設計結合南京歷史文化特點及場地自然環境,提出“山水金陵,寫意江北”的設計創意。
方案設計以“三個中心”和美術館附屬用房為基座,將美術館架空在距地18米高的基座之上,從而最大程度的引入自然山水與城市景觀,在借景與造景的同時保證了視線的通透性;O計水綠交融,起伏有致,具有傳統園林中堆山疊石的意韻。美術館輪廓宛如玄武湖,設計通過對形體進行抽象與幾何變形,剛柔相濟,猶如山水間的云靄。整個建筑眺山瞰水,與內環院落共同營造出極具自然意境的現代立體園林。


圖片來源:筑境設計
一個個各具特色的幕墻項目,涵蓋了商業建筑、藝術中心、音樂廳、大中小各類學校場館,以及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等文化類場所,各種創新的建筑形式賦予了城市全新的美學概念,在建筑外皮的設計及選材中,輕質材料、科技材料、綠色材料成為優選項;而幕墻立面的設計不斷引領著施工技藝向“不可能”挑戰,更加具備時代特征的符號越來越多的為建筑發展代言。
2023年,注定將是一個偉大的年份,隨著“二十大”的勝利召開,各項有力的經濟政策正在深刻的影響著我國的全面發展,國內經濟發展增速有望實現新突破,門窗幕墻行業的新一輪發展機遇將在擴內需拉基建的政策引領下得到全面釋放,經濟發展的新刺激不僅僅會對建筑項目的陸續實施帶來利好,同時也將加快國內建筑項目的新需求,讓因疫情影響而延遲完工或資金不足的項目重新煥發新的活力,投資增長勢必帶動建筑項目又一輪的增長,高品質的門窗幕墻應用也會更加廣泛。
特別鳴謝以下項目建筑設計方的提供:
大舍建筑設計事務所
Dorte Mandrup事務所
EMBT工作室
非常建筑
gmp·馮·格康,瑪格及合伙人建筑師事務所
Heatherwick Studio
磯崎新+胡倩工作室
跡·建筑事務所(TAO)
KPF建筑事務所
藍天組
MVRDV
MAD建筑事務所
墨菲西斯事務所
OMA
OPEN建筑事務所
PES建筑設計事務所
日建設計
如恩設計研究室
薩夫迪建筑事務所
Snøhetta
TJAD若本建筑工作室
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務所
張·雷設計研究
趙揚建筑工作室
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筑境設計
讓建筑因幕墻而更美,讓幕墻因綠色而擁有更加廣闊的應用,讓行業因高質量發展而更具活力,讓我們每一位“門窗幕墻人”在全新的時代責任感下,更具有擔當的勇氣與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