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內容由[中國幕墻網ALwindoor.com]編輯部整理發布:
2024年1月3日,由中交集團和重慶市發起的國資優質資源重組、股權合作項目——中交長江建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成立活動在重慶舉行。
據悉,中交長江建設定位于中交集團直屬的水利水電和城市基建領域“投建運一體化”二級骨干產業集團,由中交集團控股,重慶水投集團參股,是重慶市與央企推進股權合作的首次實踐。該公司圍繞水利水電、基礎設施、生態環保三大業務板塊,著力構建“抱水”“擁城”的大基建業務體系,打造水利產業全生命周期運營商、城市發展產業鏈綜合服務商、工程建設領域總承包商。
據了解,當日揭牌的中交長江建設,并不是一家新成立的公司,其前身,是中交重慶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簡稱中交重投)。具體如下:

說起中交重投,業界可謂“大名鼎鼎”。其成立于2020年5月8日,注冊資本金高達20億元,是一家區域性投資、建設、運營一體化的平臺公司,經營范圍包括城市綜合開發、城市更新、新基建、特色地產、傳統基礎設施、文旅康養和資產運營。其成立僅4年時間,在重慶投資已超過240億元。
說起中交重投的控股方——中交集團,那更是業界翹楚。其打造了建筑央企獨有的“全水領域”航電一體化格局,構筑起江河湖海特色優勢產業集群,是唯一具有全水域投資、建設、運營一體化服務能力的央企。
不過,從中交重投到中交長江建設,可不是簡簡單單換了一個名。
這次,中交重投的參股方——重慶水投集團,以旗下的重慶市水利電力建筑勘測設計研究院及重慶市弘禹水利咨詢有限公司100%股權作為合作載體,相當于為中交重投增資約為7.86億元。由此,中交重投注冊資本增加到26.67億元,重慶水投集團則擁有了中交重投25.02%的股權。
重慶水投集團旗下的上述兩家公司,擁有水利行業甲級資質單位,以及水利監理、招標代理等9類28項專業資質。
這樣,通過股權合作,中交長江建設具有水利行業設計甲級資質、建筑工程施工總承包和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總承包壹級資質,成為中交集團直屬的水利水電和城市基建領域“投建運一體化的二級骨干產業集團。
顯然,重慶水投集團拿出優質資產,與央企開展股權合作而成立中交長江建設,既區別傳統意義上央企直接在地方投資模式,也不是簡單的并購模式,而是開啟了一種央地股權合作的重要探索,堪稱新時代央地合作落地的標志性成就。
地方國企增資、采用全新模式成立中交長江建設,雙方意欲如何?
首先看中的是重慶龐大的水利水電建設市場。
重慶地處長江上游,長江、嘉陵江、烏江三江在此交匯,擁有流域面積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500多條。水利水電領域稟賦突出,市場需求旺盛、發展潛力巨大。目前,重慶正在以構建現代化水網為牽引,推動建立可持續的現代水利工程體系。
業內人士認為,通過整合中國交建獨有的江河湖海、航電一體化產業優勢和重慶水投集團水資源規劃、投資、設計、勘測等專業能力,實現中央企業與重慶市屬企業在投融資、市場經營、設計建造、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強強聯合。這對進一步擴充重慶水利水電業務市場,高質量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新時代西部大開發、長江經濟帶、西部陸海新通道等國家戰略以及“兩江四岸”治理提升,助力重慶全面建設現代化水網、提升防洪能力和飲水安全保障水平有著重要意義。
其次,通過中交長江建設這樣一個載體,可以做大做強重慶水利產業。憑此,中交集團可以充分發揮全球化、國際化優勢,通過國內及國外經營平臺賦能,助力重慶水利水電產業“走出去”,深度融入國家水網建設、防洪體系建設、農村供水工程、灌區新建改造、河湖生態治理等水利重點領域,成為國家水網建設的重要載體;助力重慶水利水電積極融入國際市場、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提升重慶水利水電全產業鏈能力。
同時,對中交集團來說,則意味著全面進軍水利水電市場,補強了中交集團在專業細分領域的產業鏈條,并在各項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經濟社會發展中勇擔國資央企重任。

數據顯示,“十三五”時期以來,中交集團這家央企在渝累計新簽合同總額超過3000億元,其中投資合同額1200億元,特別是2023年度在渝新簽合同超過900億元,近三年在渝納稅額超過30億元,其業務涵蓋高速公路、軌道交通、城市更新、城市綜合開發等多個領域。
中交集團承建了包括朝天門長江大橋、白居寺長江大橋、千廝門嘉陵江大橋等30余座重要橋梁工程,助推重慶建成“世界橋都”;織密重慶交通網,在渝參與修建了渝湘復線、武隆至道真高速等60余項公路工程,修建高速公路總里程近1100公里;參與果園港、涪陵龍頭港等70多項水利工程,近100項市政工程以及多個房地產項目開發等。
值得一提的是,中交集團在渝打造了多個第一:朝天門長江大橋以552米跨徑創下“世界第一拱”的紀錄;白居寺長江大橋,全長1384米、主跨660米,是世界最大跨徑公軌兩用鋼桁梁斜拉橋;重慶禮嘉、汽博智慧停車綜合體將于近期運營,這將是重慶首批智慧綜合體停車場。
根據規劃,在2025年,中交長江建設將力爭投資規模累計達到1000億元,2030年累計達到2500億元,2035年累計達到40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