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精彩詞條張力
補充:0 瀏覽:14568 發布時間:2012-12-26
基本解釋
詞目:張力 拼音:zhāng lì 1. [tension] 2. 引起伸長的兩個平衡力之一 3. 彈性物體拉長時產生的應力 4. 在哲學領域里特表矛盾或不相容 小提琴弦的張力 詳細解釋 物體受到拉力作用時,存在于其內部而垂直于兩鄰部分接觸面上的相互牽引力。 徐遲《地質之光》:“所謂受了歪曲的 亞洲 大陸,他寫道,難道指的只是自然界的各種應力--壓力、張力、扭力造成 亞洲 大陸的各種形變,僅僅指此而言的呢?還是為了指責 歐 美 地質人員,因為他們用狹隘眼光來解釋 亞洲 的造山運動,從而使 亞洲 枉受了許多的歪曲和冤屈呢?” 在哲學論文中使用的張力一詞,其意義與矛盾相當。如“佛教無我論與輪回說之間存在張力”,意思即為兩個理論間存在某種矛盾。 文學引申 在文學評論中,常常會有這樣的評價:文章寫的張弛有度。就是說寫文章應該有緊有松有疏有密跌宕起伏,有張有馳節奏感好的文章讀起來令人賞心悅目。這里的“張”就是指張力,在物理中常指某物體受到拉力后物體內部產生的一種牽引力,引申在文學方向則是指作者對文章的情節內容駕馭熟練,可收可放,使文章節奏恰當,而不拖沓,如弓之開合,不平淡不夸張,恰到好處。 物理名詞 受到拉力作用時,物體內部任一截面兩側存在的相互牽引力。 請一定要注意張力和液體表面張力并非同一概念。‘水的表面張力’是分子間的引力,這個引力試圖使液體的表面積保持最小,而所有形狀中,只有球形的表面積最小。所以,失重狀態下的液體呈球形。 如你所說:地殼運動產生壓力和張力,壓力常見于匯聚型板塊,如:印度洋板塊(前端帶著印度大陸)與歐亞板塊間的碰撞。張力常見于分離型板塊,如海底擴張、紅海裂谷、東非大裂谷等。在地殼運動中壓力和張力是相輔相成的。例如:內陸很多斷裂帶的產生并不是分離型板塊的張力所致,而恰恰是匯聚型板塊,如大洋板塊俯沖到大陸板塊之下產生的壓力使陸塊隆起,而隆起必然使薄弱環節產生張裂。如成都平原向青藏高原過度帶,地殼從平均35千米向65千米過度(在材料力學上叫應力集中點)的龍門山斷裂帶。 其他補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