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精彩詞條建筑抗震設計規范
補充:0 瀏覽:9062 發布時間:2014-7-8
本規范是主要依據現行相關標準,總結近年來我國城鎮住宅建設、使用和維護的實踐經驗和研究成果,參照發達國家通行做法制定的第一部以功能和性能要求為基礎的全文強制的標準。 內容簡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50011-2010:建筑抗震設計規范》[2] 內容簡介:本規范根據原建設部《關于印發<2006年工程建設標準規范制訂、修訂計劃(第一批)>的通知》(建標[20063 77號)的要求,由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會同有關的設計、勘察、研究和教學單位對《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 50011—2001進行修訂而成。 修訂過程中.編制組總結了2008年汶川地震震害經驗,對災區設防烈度進行了調整,增加了有關山區場地、框架結構填充墻設置、砌體結構樓梯間、抗震結構施工要求的強制性條文,提高了裝配式樓板構造和鋼筋伸長率的要求。此后,繼續開展了專題研究和部分試驗研究,調查總結了近年來國內外大地震(包括汶川地震)的經驗教訓,采納了地震工程的新科研成果,考慮了我國的經濟條件和工程實踐,并在全國范圍內廣泛征求了有關設計、勘察、科研、教學單位及抗震管理部門的意見,經反復討論、修改、充實和試設計,最后經審查定稿。 本次修訂后共有14章12個附錄。除了保持2008年局部修訂的規定外,主要修訂內容是:補充了關于7度 (0.15g)和8度(0.30g)設防的抗震措施規定,按《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調整了設計地震分組;改進了土壤液化判別公式;調整了地震影響系數曲線的阻尼調整參數、鋼結構的阻尼比和承載力抗震調整系數、隔震結構的水平向減震系數的計算,并補充了大跨屋蓋建筑水平和豎向地震作用的計算方法;提高了對混凝土框架結構房屋、底部框架砌體房屋的抗震設計要求;提出了鋼結構房屋抗震等級并相應調整了抗震措施的規定;改進了多層砌體房屋、混凝土抗震墻房屋、配筋砌體房屋的抗震措施;擴大了隔震和消能減震房屋的適用范圍;新增建筑抗震性能化設計原則以及有關大跨屋蓋建筑、地下建筑、框排架廠房、鋼支撐-混凝土框架和鋼框架-鋼筋混凝土核心筒結構的抗震設計規定。取消了內框架磚房的內容。 本規范中以黑體字標志的條文為強制性條文,必須嚴格執行。 本規范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負責管理和對強制性條文的解釋,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負責具體技術內容的解釋。在執行過程中,請各單位結合工程實踐,認真總結經驗,并將意見和建議寄交北京市北三環東路30號中國筑科學研究院國家標準《建筑抗震設計規范》管理組。 主編單位: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 參編單位: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中國電子工程設計院、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中國建筑西北設計研究院、中國建筑東北設計研究院、華東建筑設計研究院、中南建筑設計院、廣東省建筑設計研究院、上海建筑設計研究院、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建筑設計研究院、云南省設計院、四川省建筑設計院、深圳市建筑設計研究總院、北京市勘察設計研究院、上海市隧道工程軌道交通設計研究院、中建國際(深圳)設計顧問有限公司、中冶集團建筑研究總院、中國機械工業集團公司、中國中元國際工程公司、清華大學、同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浙江大學、重慶大學、云南大學、廣州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北京工業大學 主要起草人:黃世敏 王亞勇(以下按姓氏筆畫排列)丁潔民 方泰生 鄧 華 葉燎原 馮 遠 呂西林 劉瓊祥 李 亮 李 惠 李 霆 李小軍 李亞明 李英民 李國強 楊林德 蘇經宇 肖 偉 吳明舜 辛鴻博 張瑞龍 陳 炯 陳富生 歐進萍 郁銀泉 易方民 羅開海 周正華 周炳章 周福霖 周錫元 柯長華 婁 宇 姜文偉 袁金西 錢基宏 錢稼茹 徐 建 徐永基 唐曹明 容柏生 曹文宏 符圣聰 章一萍 葛學禮 董津城 程才淵 傅學怡 曾德民 竇南華 蔡益燕 薛彥濤 薛慧立 戴國瑩 主要審查人:徐培福 吳學敏 劉志剛(以下按姓氏筆畫排列) 劉樹屯 李 黎 李學蘭 陳國義 侯忠良 莫 庸 顧寶和 高孟譚 黃小坤 程懋堃 本書目錄 1 總則 2 術語和符號 2.1 術語 2.2 主要符號 3 基本規定 3.1 建筑抗震設防分類和設防標準 3.2 地震影響 3.3 場地和地基 3.4 建筑形體及其構件布置的規則性 3.5 結構體系 3.6 結構分析 3.7 非結構構件 3.8 隔震與消能減震設計 3.9 結構材料與施工 3.10 建筑抗震性能化設計 3.11 建筑物地震反應觀測系統 4 場地、地基和基礎 4.1 場地 4.2 天然地基和基礎 4.3 液化土和軟土地基 4.4 樁基 5 地震作用和結構抗震驗算 5.1 一般規定 5.2 水平地震作用計算 5.3 豎向地震作用計算 5.4 截面抗震驗算 5.5 抗震變形驗算 6 多層和高層鋼筋混凝土房屋 6.1 一般規定 6.2 計算要點 6.3 框架的基本抗震構造措施 6.4 抗震墻結構的基本抗震構造措施 6.5 框架一抗震墻結構的基本抗震構造措施 6.6 板柱一抗震墻結構抗震設計要求 6.7 筒體結構抗震設計要求 7 多層砌體房屋和底部框架砌體房屋 7.1 一般規定 7.2 計算要點 7.3 多層磚砌體房屋抗震構造措施 7.4 多層砌塊房屋抗震構造措施 7.5 底部框架一抗震墻砌體房屋抗震構造措施 8 多層和高層鋼結構房屋 8.1 一般規定 8.2 計算要點 8.3 鋼框架結構的抗震構造措施 8.4 鋼框架一中心支撐結構的抗震構造措施 8.5 鋼框架一偏心支撐結構的抗震構造措施 9 單層工業廠房 9.1單層鋼筋混凝土柱廠房 9.2單層鋼結構廠房 9.3單層磚柱廠房 10 空曠房屋和大跨屋蓋建筑 10.1單層空曠房屋 10.2大跨屋蓋建筑 11 土、木、石結構房屋 11.1 一般規定 11.2 生土房屋 11.3 木結構房屋 11.4 石結構房屋 12 隔震和消能減震設計 12.1 一般規定 12.2 房屋隔震設計要點 12.3 房屋消能減震設計要點 13 非結構構件 13.1 一般規定 13.2 基本計算要求 13.3 建筑非結構構件的基本抗震措施 13.4 建筑附屬機電設備支架的基本抗震措施 14 地下建筑 14.1 一般規定 14.2 計算要點 14.3 抗震構造措施和抗液化措施 附錄A 我國主要城鎮抗震設防烈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設計地震分組 附錄B 高強混凝土結構抗震設計要求 附錄C 預應力混凝土結構抗震設計要求 附錄D 框架梁柱節點核芯區截面抗震驗算 附錄E 轉換層結構的抗震設計要求 附錄F 配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抗震墻房屋抗震設計要求 附錄G 鋼支撐一混凝土框架和鋼框架一鋼筋混凝土核心筒結構房屋抗震設計要求 附錄H 多層工業廠房抗震設計要求 附錄J 單層廠房橫向平面排架地震作用效應調整 附錄K 單層廠房縱向抗震驗算 附錄L 隔震設計簡化計算和砌體結構隔震措施 附錄M 實現抗震性能設計目標的參考方法 本規范用詞說明 引用標準名錄 附:條文說明 其他補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