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在南寧召開的“2008亞熱帶地區
建筑節能論壇”提出,建筑節能形勢嚴峻,必須盡快推進相關工作,從政策、制度、標準、技術等方面控制建筑使用過程中的能耗。
研究證明,建筑正在成為破壞環境、消耗能源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在我國既有的建筑當中,真正達到節能標準的不到10%,其他90%都是耗能建筑。像近年來各大城市紛紛冒出來的“玻璃樓”,因其大面積采用
玻璃幕墻,導致“冬寒夏熱”,冬季要先于其他建筑
供暖,到了夏天,更要加大功率調節室溫,
建筑保溫性能差,能源消耗驚人,“玻璃樓”作為高耗能建筑,在很多國家已棄之不用。
據統計,目前
建筑能耗在我國能源總消費中所占的比例已經達到30%,單位建筑面積能源消耗為發達國家的3倍多,如果不嚴格控制,每年將以1%的速度增長。
廣西的建筑節能形勢也很嚴峻:2005年,廣西的建筑能耗(不包括
建材生產中的能耗)約為930萬噸標準煤,約占全社會總能耗的18.7%;2006年,我區總建筑能耗約1000萬噸標準煤,約占社會總能耗20%,該比例正以每年0.5%的速度遞增;2007年,全區城鄉新開工建筑面積約為5000多萬平方米,新增加建筑年耗能量將超過70萬噸標準煤。而我區是能源極為短缺的省區,能源自給率僅為1/4。
業內人士指出,在城市建設規模猛增的大背景下,推廣
節能建筑既是突破能源瓶頸的一劑良方,也是保護環境的重要環節。我國《
可再生能源法》編制報告中提出,到2010年可再生能源利用量不低于全國能源消費總量5%,2020年可再生能源利用量不低于全國能源消費總量10%。那么,亞熱帶地區如何實現這一目標,加快建筑節能的推廣呢?
論壇認為,我國的亞熱帶地區,基本上是人口稠密,經濟發達的南方和沿海地區。亞熱帶地區
太陽輻射強,氣溫高且持續時間長,潮濕、悶熱、多雨以及冬夏季溫差小等,生活熱水、空調、照明等是亞熱帶地區建筑的主要能耗,在滿足居住舒適性要求的前提下,可以根據亞熱帶的氣候和資源條件、建筑用能特點最大限度地減少建筑能耗,從政策、制度、標準、技術等方面控制建筑使用過程中的能耗,將是亞熱帶地區實現“十一五”建筑節能目標的關鍵。
論壇上,建設部科技司建筑節能與
新材料處處長梁俊強,廣西建筑科學研究院院長朱惠英,深圳市建筑科學研究院院長葉青等專家、學者,主要從提高建筑節能的管理和技術水平上探討建筑節能的發展趨勢及特點、難點。會上“北方建筑要‘穿棉襖’,南方建筑需一把‘太陽傘’”、“少些‘玻璃樓’,多些‘節能屋’”、“節能型
建筑門窗,
節能型玻璃涂膜”、“利用風速、地熱、
太陽能發電”、“
地源熱泵空調熱水系統”、“以綠色思維創新城市建設”等概念的提出和發言給與會人員留下了深刻印象。
作為此次論壇的承辦方——廣西大學
綠色能源與建筑節能研究開發中心實力雄厚,是擁有多學科優勢、多領域技術融合的學術機構,目前承擔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建設部和財政部“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應用示范項目”、科技部“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點項目“可再生能源與建筑集成技術研究與示范——可再生能源與建筑集成示范工程課題”的專題項目等多項國家級、省廳級項目。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節能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