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遭遇強降溫,有些地方最低氣溫已達到零下二十多攝氏度。在這樣的情況下,北方城市
供暖用的燃煤、燃氣鍋爐都開足了馬力,確保百姓溫暖過冬。
細心的人也許會發現,今冬供暖與往年大有不同。今年北方城市供暖的開始日與結束日不再教條地看規定,而是普遍根據氣溫變化來決定。一些省市還發布了供暖氣象指數,為供暖單位根據天氣狀況決定供暖
強度提供指導。
這種“看天供暖”彰顯的是政府以人為本、日漸濃厚的人文關懷,同時從一個側面展示了政府加強服務功能的努力。對于廣大百姓來說,看天供暖不僅溫暖了家,更溫暖他們的心。
長期以來,我國供暖城市一直沿用政府規定的供暖起止日期,供暖期內也是憑感覺決定供暖強度,沒有形成一個量化標準。由此,經常會出現,有的室內溫度高至30攝氏度左右,有的則只有十六七攝氏度。溫度過高浪費能源,加劇空氣污染;溫度過低不起作用,人們還得使用其他供暖工具,造成另外一種浪費。
鑒于供暖不分地區差異執行全國統一規定,不分天氣差別執行統一標準的弊端,一些地區和城市開始進行“看天供暖”的嘗試。最早進行這種嘗試的長春市已初見效果。用戶普遍反映,看天供暖使得家里更加溫暖舒適。
入冬后,不少地方也紛紛借鑒看天供暖的各種經驗。陜西省氣象局在媒體發布西安供暖氣象指數,為供暖企業根據天氣狀況決定供暖強度提供指導。青島市氣象部
門也和供暖企業簽訂了“看天供暖”協議。
這種以人為本的創新和管理還為政府其他方面工作的開展帶來了有利的條件,產生了積極作用。
一個顯著的例子是,看天供暖促進了節能減排。北京市的實踐證明,看天供暖為企業節約3%至5%的能源成本。北京一個冬季的用煤量約為2000萬噸,依靠供暖指數服務,可減少燃煤100萬噸,減排二
氧化硫6180噸。
看天供暖的普及為更多居民過一個溫暖的冬天提供了保障,讓居民生活的更加舒心。這是政府以人為本服務職能的提升,也是政府不斷開闊思路、創新管理的結果。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節能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