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由于能源價格高企及中國
鋁冶煉生產商主動減產等消息輪番爆炒,LME期鋁價格在短短1個月的時間內,從2900美元/噸上漲至3380美元/噸紀錄高點,漲幅高達16%,但隨后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被打回原形。相對而言,由于滬鋁缺乏大筆基金入場,上漲的幅度較小,在20000元/噸上方的價位也是曇花一現。我們認為,在成本因素炒作消退之后,鋁價的走向將重新回歸其基本面。
氧化鋁價格下降促使原鋁成本下跌
從今年公布的1-5月份數據來看,
氧化鋁的擴張速度明顯大于
電解鋁。1-5月份,我國電解鋁產量為544萬噸,同比增加14.2%,而氧化鋁的產量為911萬噸,同比增加20.2%。這就造成了國內氧化鋁供應略顯寬松,從而使氧化鋁的價格有下行的壓力。
中國鋁業8月1日起將氧化鋁價格從之前的每噸3500元下調至3200元,這是其年內第二次向下調價。此次調價,中鋁系價格被迫再次向非中鋁系看齊。隨著非中鋁系產能的擴張,中鋁系所產的氧化鋁在全國占有率大幅下降,僅占43%左右。由于國內氧化鋁新產能的釋放,市場上氧化鋁已經略顯過剩。價格也自去年年底的4200元/噸向下調低了1000元,調整幅度約為24%。而目前市場上氧化鋁的實際成交價格也已經在3200元/噸附近。
由于氧化鋁價格的下調,原鋁的成本也隨之下降。氧化鋁的價格在原鋁成本構成中約占40%的比例。按兩噸氧化鋁冶煉成一噸原鋁來計算,氧化鋁價格下調300元/噸,相當于成本下降600元/噸。而相對于電價上漲2.5分所造成的300多元的成本上升而言,這次氧化鋁價格的下調,實際上消化了成本上升而且有余。
短期來看,氧化鋁的價格將主導原鋁成本的走勢。雖然目前電力緊張導致后期電價仍有可能繼續上調,但根據國內目前的實際情況,電價調整一步到位的可能性較小,而分批次的小幅上調將是后期可能采取的辦法,所以由于目前氧化鋁價格的持續下滑,電力漲價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已被市場所淡化。市場前期熱衷的成本因素炒作早已結束。
征收
鋁合金關稅將使鋁價承壓
原鋁屬于高污染、高耗能的產品,我國政策的導向是限制這類產品出口。據了解,中國正在考慮向未鍛軋的鋁
合金征收5%出口關稅,最快于今年9月份實施,以減少有關產品的出口。今年上半年鋁合金出口量激增,共計出口39.60萬噸鋁合金,年增長率高達131%,而進口量保持平穩。由于出口增長迅猛,國家加快出臺限制“兩高一資”的產品外流便是預料之中的事了。一旦推出征收鋁合金關稅的政策,將會使本已十分疲軟的原鋁消費雪上加霜。
庫存壓力沉重
今年上半年,滬鋁和LME鋁的庫存大幅增加,全球庫存增長高達23.6%。庫存壓力沉重,現貨處于貼水的狀態,這些均預示了全球對原鋁的消費正在逐漸放緩。
聯合減產對供給的影響有限
此次鋁冶煉企業聯合減產5%—10%,其中的各種因素影響有必要加以識別。聯合減產不受法律約束,而且企業減產夾雜著計劃投產的新產能擱置和企業
設備大修計劃的提前,預計這次減產不會超過14萬噸,對供給的影響很有限。
而國內電解鋁現貨市場需求疲軟恐將持續。在國家宏觀調控政策下,很多企業資金匱乏,導致投資者參與滬鋁期貨市場積極性不足,而下游企業的保值意愿也不強,觀望氣氛濃厚。今年以來弱市運行的滬鋁,其上方拋壓沉重,故市場在不斷測試冰雪災害前期滬鋁運行的成本價位區域。再看看原鋁第二大消費國美國的經濟數據。美國商務部7月31日公布,第二季國內生產總值(GDP)環比年率初值為增長1.9%,略低于市場預期,但美國勞工部公布7月26日結束的一周,美國初次申請失業金人數大增4.4萬人至44.8萬人,大幅高于預估的39.5萬人。美國經濟的走軟,將大大抑制基礎工業品如原鋁的消費。
本輪鋁價下跌早已將前期因減產和電力成本因素的漲幅抹去,市場預期已從之前的成本看漲推動轉變為需求下降引發的獲利了結,主要表現為持倉量下降較為明顯。而對于國內限產而言,如果8月中旬公布的數據顯示減產并未達到市場預期,國內鋁價可能會滑落到成本價附近,以試探市場真實的減產潛力。
總體而言,在大的宏觀背景趨弱的情況下,單純依靠成本提升以維持商品價格上揚的根基并不牢固。而需求增速、庫存和宏觀經濟數據反映了市場當前所處的態勢。在成本因素炒作消退之后,原鋁的價格走向將重歸基本面。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型材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