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世界
平板玻璃質量發展史,每次生產工藝革命都帶來質量的飛躍,企業全球化發展戰略加速玻璃質量的一致提升,如今,世界高質量
平板玻璃及其制品生產主要集中在4家跨國公司中。
世界平板玻璃質量概況
中國、美國、德國和日本
浮法玻璃產量排在世界前4位。世界上高質量玻璃的生產集中程度非常高。在全球玻璃質量
排行榜上,板硝子、圣戈班、旭硝子和加迪安這4家跨國集團公司生產全球近2/3的高質量
浮法玻璃。板硝子、圣戈班和旭硝子3巨頭共占據全世界78%的
汽車玻璃原配市場。
世界上缺陷最少的浮法玻璃由皮爾金頓公司生產,其每40m2面積的玻璃大頭針針頭尺寸大小的
氣泡數量小于1個。皮爾金頓公司汽車玻璃質量也是世界級水平,不合格品數在2p p m 以下,總生產率達到93.3%。
生產工藝革命帶來平板玻璃質量的飛躍
平板玻璃生產工藝經歷了從手工到機械、從垂直成型到水平成型的變革,每次工藝革命都帶來平板玻璃質量飛躍。
1959年浮法工藝在英國皮爾金頓公司取得工業化成功,并開始對外轉讓技術,自從1980年代初跨國玻璃公司完成生產工藝的升級以來,浮法一直是發達國家平板玻璃制造的主宰工藝。十幾年后,中國的浮法玻璃占平板玻璃總產量于1996年開始超過50%,得益于“中國洛陽浮法”的發明,這也是我國工業體系中少有的自主知識產權。然而,與國外先進的浮法技術在產品實物質量上還存在許多差距。
全球化發展加速質量的一致提升
全球化是企業發展的一個制高點,而質量是全球競爭的基本要素之一。
玻璃行業跨國公司在全球范圍內優化配置資源,突破了傳統車間—企業—社會—國家的界限,全球經濟一體化及信息網絡化,促使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圍繞全球產業鏈突破國界流動,形成全球制造的大格局,加速企業內技術訣竅和經驗的全球普及,促使全公司范圍玻璃質量取得一致提升,對質量的概念也從以實物質量為主的“小質量”概念提升為涵蓋企業內外和所有業務的“大質量”概念。
例如,旭硝子公司是世界最大的
玻璃企業,目前擁有39條浮法玻璃
生產線,平板玻璃及其加工產品占公司總收入的52%。旭硝子于1907年從比利時引進手工吹筒法工藝制造平板玻璃;1925年采用弗克法制造平板玻璃;1967年公司成立60年之時,決定走國際化道路,加速進行技術開發,并致力于努力提高質量;1973年中東石油危機讓公司認識到質量比數量重要。1966年從英國皮爾金頓引進浮法玻璃生產線投產;1968年還發明被稱為“旭法”的垂直引上法制造
普通平板玻璃;1982年停止生產普通平板玻璃。1981年旭硝子收購比利時格拉威伯爾公司,從當初旭硝子向比利時學習轉而實現反哺比利時的玻璃制造業,這被旭硝子引以為豪。
產品質量認證方興未艾
認證是一種國際通行的質量控制手段,對玻璃產品來講,世界主要國家已建立了一系列認證制度。
歐盟平板玻璃產量每年約1000萬噸,是除中國之外產量最大的地區,早在上世紀50年代,歐共體就對汽車玻璃實施了E C E 認證。歐盟不久前開始對建筑用浮法玻璃、
鍍膜玻璃、
中空玻璃、
鋼化玻璃和
夾層玻璃實施C E 認證,C E 認證涉及的國家多,產品種類齊全,認證制度完善。
美國是世界第二大平板玻璃生產國,平板玻璃年產量約540萬噸,其中80%用于住宅、商用建筑和汽車玻璃,20%用于其他方面,如鏡子、家具和儀表等。作為質量信用標志,美國平板玻璃相關的認證有20多種,涉及玻璃生產、產品性能和人員等諸多方面,認證組織單位主要有玻璃相關協會、學會和實驗室等。
日本對汽車玻璃實施J I S 認證。
在貿易全球化的今天,采用認證作為貫徹標準和有關安全法規的有效措施,并規范制造商的活動,已成為國際貿易中普遍被接受和使用的主要手段。
行業質量管理模式
跨國玻璃公司的質量控制、質量保證和質量管理方面代表國際先進水平,重視工程設計和產品設計、過程控制、供應鏈管理和致力于全面的客戶滿意度。國外同行把質量作為基本戰略,持續改進作為對質量的追求,融入企業文化之中,突出表現在對工程設計的重視和對第三方管理體系認證的重視。
把質量作為基本戰略
盡管高質量的生產只是參與市場的基本條件,質量仍然是國際市場中成功輸出產品的有效工具,國外同行都無一例外地重視質量,并把質量作為基本戰略。P P G 公司認為價格、質量、技術和客戶服務是玻璃行業競爭四大基本要素;加迪安公司的質量方針是全面客戶滿意、與客戶和供應商結成堅實的利益相關伙伴、與所有員工直接溝通、保持質量管理系統、員工參與是質量管理系統成功之道、持續改進產品和服務;板硝子把質量看作與客戶建立成功關系的關鍵要素,并致力于內部和外部客戶的滿意;旭硝子把世界卓越作為發展戰略目標,致力于全面的質量改進。旭硝子2002年制定名為“L o o k B e y o n d ”(展望)的集團發展戰略規劃,把成為高盈利、快增長和世界卓越作為發展戰略目標,把追求革新和卓越作為集團競爭力的源泉,為此制定2007年和2010年名為“J I K K O ”(精工)實施計劃,在J I K K O 2010計劃中把“P u r s u i t o f q u a l i t y ”(質的追求)作為核心手段。
持續改進和全面質量管理
跨國玻璃公司追求持續改進和全面質量管理。
重視工程和產品設計。設計決定質量,只有通過正確的設計產品和服務才能保證質量。跨國公司均對工程設計和產品設計非常重視,在生產線建設投資方面可見其重視程度,浮法玻璃生產線建設投資根據規模不同,一般在700萬~2億歐元。例如目前旭硝子在
俄羅斯建設的1000t /d 浮法玻璃生產線投資1.35億歐元,圣戈班在埃及建設的浮法玻璃生產線投資2億歐元。
在產品研發過程中,運用并行工程、質量功能展開、實驗設計等管理方法,把研究、開發和工程設計團隊的工作互相互動,帶動面向市場和面向生產的企業自主研發。同時,跨國公司之間還在研發方面彼此結盟,例如,旭硝子與P P G 、圣戈班與日本中央硝子、并購之前的皮爾金頓與日本板硝子之間都有在汽車產品研發方面的合作。
在汽車玻璃產品研發過程中,按照Q S -9000中對生產件批準程序(P P A P P r o d u c t i o n P a r t A p p r o v a l P r o c e s s )進行。
跨國公司重視生產控制,例如,板硝子公司的指導原則中包括“把數據、事實和分析作為決策的依據”,統計過程控制(SPC)應用面最廣。統計過程控制(SPC)是生產流程中用來采集和監控半成品和成品的關鍵控制點公差,該系統一般都是包括在車間的數據采集器和結果監視器及連接到后端數據庫和應用服務器的網絡體系,在車間現場就可以對結果進行追蹤和評審。跨國公司汽車玻璃,例如皮爾金頓、旭硝子、板硝子、圣戈班和P P G 公司都普遍采用S P C 。
板硝子采用P D C A 方法尋求對包括質量在內的所有業務的持續改進。
獎勵質量改進。旭硝子公司設置“最優質量改進工廠獎”(E x c e l l e n t Q u a l i t y I m p r o v e m e n t P l a n t A w a r d ),2007年有5座工廠獲得該獎項。
重視培訓。為了打造質量制造文化,旭硝子開展深入的企業內部培訓工作,2007年接受培訓的員工達24344人。
把推進第三方質量認證作為重要的質量管理手段
國外的平板玻璃及加工企業把推進第三方質量認證作為重要的質量管理手段,本行業主要采用的質量管理體系有I S O 9000、Q S 9000和I S O /T S 16949。Q S 9000是供應商開發程序,以使供應商生產過程與顧客要求必須保持一致,由美國三大汽車廠共同指定,目前正被T S 16949所取代。I S O /T S 16949是I S O 技術規范,由國際汽車任務小組撰寫,只用于汽車制造業,是國際汽車業通用的質量體系,詳細說明了質量體系要求,其中包括與汽車有關的產品設計/開發、生產和必要的安裝和服務。
各跨國公司的下屬企業I S O 9000認證證書普及率超過50%,而在北美的汽車玻璃廠普遍通過Q S 9000體系認證,其他地區的汽車玻璃廠I S O /T S 16949或Q S 9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證書的普及率達100%。
旭硝子公司積極推行第三方的質量體系認證工作,主要集中在I S O 9000和I S O /T S 16949上,截至2007年12月該公司在全球下屬160個機構中有99個機構取得認證證書,證書普及率達62%,其中在歐洲、北美及日本的下屬機構的證書普及率都高于60%,在亞洲的最低,僅54%。
板硝子的主要汽車玻璃廠都取得了T S 16949誜2002認證,在北美、歐洲及日本的
建筑玻璃廠均取得I S O 9000誜2000認證。
截至2007年12月31日,圣戈班集團有52%的企業獲得I S O 9001誜2000,I S O 9002或Q S 9100等質量體系認證,除
石膏板業務外,環境相關的企業中39%得到I S O 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2010年目標是使I S O 14001認證企業達到100%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玻璃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