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幕墻網 10月08日消息 】深圳決定把所有新建保障性住房建成
綠色建筑。近日,記者從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了解到,深圳市所有新建保障性住房必須按照綠色建筑標準建設,并安裝
太陽能熱水系統和使用綠色再生
建材產品。此舉被視為深圳建設低碳城市,打造綠色之都的重要舉措。不過,也有市民質疑,綠色標準會不會拉高保障性住房的售價租價?專家建議,綠色建筑是大趨勢,但政府需加大投入,不應把推行綠色建筑的成本過多分攤到老百姓身上。
綠色納入造價成本
深圳今年史無前例推出5萬套保障性住房的建設目標,相當于過去30年建設的總和。根據深圳住房建設部門給住建部督察組的報告,今年1-7月,深圳新開工建設保障房19452套,建筑面積112.27萬平米。
根據要求,首先保障性住房建設單位要將綠色建筑、太陽能熱水系統和綠色再生建材產品的增量成本計入保障性住房工程造價,并將其列入工程
招標文件和合同條款中。在設計中,設計者要按照綠色建筑的標準對保障性住房進行設計,并在設計文件中明確太陽能熱水系統的技術措施以及擬選用的綠色再生建材產品的使用范圍、種類、尺寸、數量、
強度、執行的行業標準及其它技術指標等。
開展綠色物業管理
此次市住建局還強化了保障性住房建設后期環節對綠色建筑的核查。市住建局提出,在竣工入住后,各保障性住房物業管理單位,要針對保障性住房開展綠色物業管理,保證太陽能熱水系統等節能減排措施的正常運營。
根據年初設定的目標,今年深圳將建成綠色建筑面積1000萬平方米,同時將完成110萬平方米的既有建筑的節能改造。綠色建筑不再是高端住宅專享。深圳上半年開工的松坪村三期、深康村、建工村等保障性住房項目紛紛采用了一些綠色節能的設計施工。
市住房和建設局相關負責人說,深圳市是國家首批
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城市,今后深圳要在
建筑節能、綠色建筑、生態城市建設中繼續充當中國先鋒城市的典范。綠色已然成為這個年輕城市的又一夢想。
不過對于在新建保障房中一律實施綠色,也有市民表示擔憂和質疑,這樣一來,綠色是綠色了,但面向社會中低收入人群的保障性住房規格提高了,會不會影響到建成后的租價和售賣價格。
建言
政府應加大“綠色”投入
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中心深圳分部執行主任王蒲生教授對住宅產業化曾做過專題研究。他指出,綠色建筑是建筑發展的趨勢,但在實際推行過程中,尤其是綠色保障性住房上,政府應該制定一些激勵措施,加大投入。
王蒲生謹慎提出,保障性住房全面推行綠色建筑,和公眾利益緊密相關。他建議,政府要有一些激勵措施,要有一些投入,不能把綠色建筑的成本完全攤到使用者身上。
王蒲生認為,政府、開發商、使用市民這三方都應分攤綠色建筑增加的成本,而由于保障性住房面向中低收入群體,政府這塊應該承當更大比例的投入。“綠色建筑能起到一些示范效應,最后受益是全社會,這個外部溢出效益,政府必須多承擔相應費用。”
焦點
市民擔心拉高租售價
“綠色環保好啊,大家歡迎。但是如果提高價格,不是給我們增加負擔嗎?”王女士申請了深圳2010年保障性住房,正眼巴巴地盼著復審終審,但她又很擔心保障房價格過高,會超出自己的承受能力。同樣,鄭女士一家符合深圳保障性住房的申請條件,但她從來沒有申請過。她說:“申請下來也沒用,我買不起。”
目前,深圳已配售的保障性住房價格大多在四五千元每平米,雖然只有市場商品房價的1/4左右,但對于不少低收入人群來說,仍然是不菲的開支。
“現在大搞綠色建筑,提高建筑標準和規格,工程造價自然提高,這最終是要落到購買或租房者頭上的。”深圳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專家表示。不過,他也認為,從時代背景和在深圳目前承受環境資源難以為繼的多重瓶頸制約下,綠色建筑是城市發展的必然選擇。
一名住建局官員告訴南都記者,相對普通建筑而言,綠色建筑會增加一部分成本,但是隨著綠色建筑技術的推廣和大范圍應用,這個成本會降下來,而且在竣工使用后,綠色建筑能減少耗能、降低不少運營成本。“從長遠來看,綠色建筑更實惠。”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節能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