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幕墻網 07月27日消息 】“
建筑節能條例草案”今提交審議,今后,購房者可從房屋銷售合同中,明確了解能源消耗指標等建筑節能信息。
在我國,“
綠色建筑”的提法并不陌生,輾轉在新建樓盤中,滿眼可見不同開發商打出“綠色房屋”的旗號。不過,目前很多的“綠色”概念大多停留在廣告階段——節能之于建筑,主要是用于招徠顧客的宣傳旗號,一旦消費者買下的房屋不見綠色,人們也不能深究,因為這樣的口頭承諾,不具有法律效應。從這點上說,草案出臺的意義重大,明確建設單位建筑節能的具體要求,不僅有利于購房者清楚了解自家房屋的節能性能,還有利于購房者和社會對建設單位進行監督。
為降低
建筑能耗水平,我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勵
節能建筑的開發建設:2007年10月,建設部、財政部發布《關于加強國家機關辦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節能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2008年5月,建設部、教育部發布《關于推進高等學校節約型校園建設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節能節水工作的意見》;由溫家寶總理簽署的國務院第531號令 《公共機構節能條例》,自2008年10月1日開始正式實施。然而,嚴峻的事實是,到目前為止,節能建筑的數據仍不樂觀——我國既有建筑達400億平方米,僅有1%為節能建筑,
建筑耗能總量在我國能源消費總量中的份額已超過27%。降低建筑能耗水平,提高樓宇的能源利用效率,依舊迫在眉睫。
真正的綠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但由于建設單位有其自身的成本核算,不可能積極主動地走節能之路。在這樣的情況下,要將綠色概念真正落實,有兩方面問題必須考慮。首先,政府應當采取包括專項資金支持、稅收優惠、信貸支持和引導社會資金在內的多種措施,對建筑節能予以扶持;其次,需要培養節能建筑的群眾基礎,通過民眾的選擇權促使更多的開發商走上綠色之路。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還要看到,節能并不是新建筑的專利。在歐美等地區的發達國家中,目前節能改造的項目涉及的都是既有建筑,我們在對新建筑節能提出指標的同時,也要把已有建筑的“綠化”工程提上日程。
此外,節能建筑的推進需要“標本”示范。此次草案有一項具體的規定:從本市住宅間距、日照時間、集熱面積等因素計算,本市擬規定6層內新建住宅裝
太陽能熱水系統,7層以上住宅逐步推進。這個具體的規定,讓我們看到了建筑節能概念推進所需考慮的具體問題。節能建筑是一個方向,在推進過程中,如果首先能由權威部門根據不同建筑的能源使用進行“量體裁衣”,在分析評測之后制定出有針對性的節能方案,就有更廣泛的推廣價值。從小處說,一個小區可以先當試點,此后只需“復制”便可有更多綠色小區;從大處說,依托世博而積累的上海經驗,同樣可以給更多城市的綠色之路起到范本的作用。【完】
與【建筑節能】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建筑節能” 相關信息請訪問
節能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