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健全穩定房價工作的考核問責制度”這一表述的威力也有待觀察。某上市公司營銷總監透露,去年11月,區房管局領導曾打電話給他,委婉問詢項目的成交情況,是否有高價樓盤成交等。領導比較關注重點板塊中價格相對高、價格變動大的樓盤。該營銷總監提及,以前有過為了控制房價暫緩發放高價樓盤預售證的情況。
外來人員將納入當地住房保障范圍
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全面落實2013年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基本建成470萬套、新開工630萬套的任務。這一數據比去年底住建部公布的2013年保障房計劃分別增加了10萬套和30萬套,業內人士認為,這意味著今年保障房建設的力度將進一步加大。
會議還要求,2013年年底前,地級以上城市要把符合條件的外來務工人員納入當地住房保障范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劉衛民說:“隨著我國流動人口規模達到2.3億人,外來務工人員的擴面問題迫在眉睫。”
據記者了解,部分地方在制定保障房建設和配置計劃時,較少考慮非戶籍常住人口的需求,出現保障房閑置與住房困難人群并存的局面。有專家稱,住建部在2012年工作會議上,對此已經提出要求,但上升到國務院常務會議這一層面提出這一要求,釋放的信號更為強烈。
從今年開始,全國各地保障房將迎來交付、入住高峰,但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設施配套與保障房“硬件”交付之間仍有“時差”。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配套設施要與保障性安居工程項目同步規劃、同期建設、同時交付使用。
一位國企開發商說,上海很早就要求,保障房和商品房的配套都要同時交付,否則就拿不到預售證和交付使用證。上述國企開發商負責的保障房項目包含動遷房、經適房和公租房,銷售總額20億元。
一位央企開發商也提到,很多地方都要求配套和保障房同步交付。該公司的項目遍布多個一二線城市,都有此類同步的要求。但相較而言,上海的執行力度大。
評論:扭轉房地產市場預期的及時舉措
在樓市上漲預期愈演愈烈之時,20日舉行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出臺五項調控政策措施,再次釋放強烈信號,堅持調控政策不動搖、力度不放松,這無疑是扭轉市場預期的及時舉措。
自2012年四季度以來,部分地區放松調控的意愿有所增強,出現了住房成交量價齊升的勢頭,不能不引起人們的關注。特別是進入2013年以來,部分熱點城市和區域中心城市交易量持續放大,房價反彈趨勢明顯,加之一些不實信息的誤導,市場預期出現變化,部分城市非理性購地購房現象有所抬頭。如不及時采取針對性措施,強化調控政策,有可能形成房價過快上漲并向更多地區蔓延之勢,不僅嚴重影響已經取得的調控成果,還會加劇今后調控工作難度。
當前,我國正處于城鎮化快速發展時期,短期內熱點城市和中心城市住房供求緊張格局難以根本改變,支持自住需求、抑制投機投資性購房是房地產市場調控必須堅持的一項基本政策。
此次國務院會議出臺五項調控政策,既體現出政策的連續性,又具有針對性。以限購政策為例,既強調“已實施限購措施的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和省會城市要在限購區域、限購住房類型、購房資格審查等方面,按統一要求完善限購措施”,又提出新的要求:“其他城市房價上漲過快的,省級政府應要求其及時采取限購等措施”。
以“完善穩定房價工作責任制”為例,要求制定并公布年度新建商品住房價格控制目標,是既有政策的重申,但是加上“按照保持房價基本穩定的原則”為前提,則是針對一些城市房價控制目標暴露出的問題從嚴要求的體現。
房地產市場,一頭系著民生,一頭連著國計,決策者應當有突破利益固化藩籬的勇氣和智慧,加快構建符合我國國情、系統配套、科學有效、穩定可預期的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體系,讓住有所居的目標早日實現。
上一頁1234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