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史
自2006年北京奧運會場館建設籌備開始,以金屬屋面及維護系統為代表的一些新興建筑行業迅速崛起,經過幾年的發展,其中不乏一些行業的代表性企業,然而,在這些產業及企業的發展進程中,行業規范及標準的制約與滯后,給這些企業帶來了新的困惑與阻力。
1995以來,隨著以鋼結構為主體的工業廠房、火車站、機場航站樓、體育場館及城市標志性建筑等不斷擴大,以金屬屋面及維護系統為主的金屬圍護系統成為行業主流,年均作業面積近4000萬平米,產值達1000億元。
金屬屋面及維護系統從早期普通的鍍鋅板發展到鍍鋁鋅板、鋁鎂錳合金板、鈦鋅板、銅板等高端板材,烤漆從原來的普通PE烤漆發展到PVDF焙漆,使用年限也從原來的5~8年提高到目前的25~30年。從事金屬屋墻面系統行業的企業從原來的幾家發展到現在幾千家,自東部沿海江浙、上海一帶向內陸北京及中西部延伸,數量逐步擴大。企業分布以東南沿海部較多,中西部較少。地處北京地區的企業具有代表性,據統計,北京地區做金屬屋面及維護系統的企業有180家左右,其中注冊資金在2000萬的有10家。粗略統計全國大大小小有5000~6000家金屬屋面及維護企業,實力較強的企業有300~400家。
現狀與技術分析
金屬屋面及維護系統迅速發展的同時,也有一些項目出現了質量事故:如某機場航站樓、個別體育會展館、高鐵個別車站等項目都相繼發生了屋面板被風力破壞的工程事故,究其原因主要有:
1.原始設計方案的選擇隨意性,技術不成熟;
2.各專業廠家系統的不配套設計;
3.缺乏針對性結構系統的設計驗算;
4.從業人員專業素質參差不齊;
5.沒有相應的行業規范及驗收標準。
金屬屋面及維護系統一般都設計主次龍骨,其材質規格截面的設計、連接方式設計、結構布局的設計等具有很強專業性,也需要市場對應的有一些具備金屬屋面及維護系統產品的設計、制造、安裝為一體的企業。因為這些企業具備一定的結構設計能力,同時對行業中產品及性能有比較深入地了解,能夠更好地從方案源頭、設計角度把好關。如在現在的雨棚設計中,在較大的風壓地區和敞開式結構中,屋面板型選擇尤為重要,從鋼結構次結構檁條—連接件及屋面板材,每個環節的連接方式與屋面系統的抗風壓能力密切相關。屋面板型的長度、搭接方式、板型截面,與防水性能也息息相關。
目前國內鋼結構市場在設計、制作與施工金屬屋面及維護系統等方面均存在一些不足,主要牽涉以下兩個方面:
1.現在的大中型設計院對鋼結構主體結構的設計比較注重,在采用金屬屋面及維護系統時對圍護設計的深度和廣度不夠,需要金屬屋面及維護系統廠家的二次深化設計,做出與鋼結構主體結構詳細的細部連接節點,考慮風荷載、雪荷載以及廠家板型截面慣性矩和安裝技術要求,實際施工往往由總包來負責,總包單位一般缺乏對金屬屋面及維護系統的技術管理實力,造成市場上沒有深化設計能力的彩板廠家承建,形成施工時的技術欠缺,深化設計考慮不周,埋下金屬屋面及維護系統被風力破壞的事故隱患。
2.目前金屬屋面及維護系統在單位工程中劃分為鋼結構子分部工程,對屋墻面板的安裝質量核查子項不是很完善;勞務作業層資質劃分中沒有體現與金屬屋面及維護系統安裝相關的技術工人要求,承攬金屬屋面及維護系統施工是需要一些針對板型能夠掌握支裝技術要領的熟練操作工人來完成,這方面的勞務市場不完善。
金屬屋面及維護系統是建筑物的外衣,體現的是建筑的優美,需要具備針對板型特點的深化設計能力,也要具備能夠安裝的技術能力,配備專業的作業人員,加上科學的項目管理的企業才能實現。
為促進國內金屬屋面及維護系統行業的良性有序競爭和健康發展,建立健全金屬屋面及維護系統規范、標準,成立具備金屬屋面及維護系統設計與施工一體化的資質企業迫在眉睫。協會將積極為這類新興產業的繁榮與發展,做更好的服務和推進。
發展前景
1.推進金屬屋面及維護系統產業化的實際應用。
綜觀國外住宅產業化相對成熟的日、美、法等國家,政府推動是關鍵,其手段主要包括標準制定、技術認證、財政金融方面的經濟政策等。我國在這方面幾乎是空白,比如標準制定,2006年萬科在上海開工的中國第一個工業化方式建造的商品住宅區,技術標準是萬科自行組織研發的,原因是沒有國家標準。這造成了設計、報建中大量財力、物力的消耗。
日本在鋼筋混凝土工業化技術上是比較成熟的,萬科就是通過與日本企業的合作,縮短了技術研發周期。
2.既有金屬屋面及維護系統的維護和翻新。
金屬屋面及維護系統在我國的發展已經有近30年的歷史,快速發展也有了10多年的時間。尤其是進入21世紀后,我國興建了大批的金屬屋面及維護系統建筑——機場航站樓、體育場館及門式鋼架廠房等,隨著時間的推移,陸續到了建筑維護期。對于金屬屋面及維護系統企業來說,這也是一個很大的商機。
企業對在維護過程中發現的問題一定要認真對待,爭取在今后的工程建設中避免類似問題的出現。同時,對已經臨近報廢期的建筑要堅決予以拆除回收。
3.加快金屬屋面及維護系統規范管理步伐。
a.建立健全金屬屋面及維護系統行業設計與施工資質。
b.編制“金屬屋面及維護系統管理及施工規范”。
加快推進以上兩項工作的進度,使得金屬屋面及維護系統真正做到專業、規范,有法可依。
c.編制“綠色建筑技術規程或施工規范”。
眾所周知,建筑行業既是能源消耗的大戶,也是制造建筑垃圾的源頭。作為最符合綠色建筑標準的金屬屋面及維護系統建筑,必須要抓住這一新的歷史機遇,把金屬屋面及維護系統建筑向住宅、學校、醫院等公共建筑領域迅速拓展。因此,編制相關的技術規程和施工規范迫在眉睫。
4.攜手城鎮化建設,推進住宅產業化進程。
近10年來,中國城鎮化進程明顯加快,城鎮化率每年大約提高1個百分點,并在2011年首次超過50%,專家據此速度預計,到2020年,中國城鎮化率將超過60%。對金屬屋面及維護系統行業來說,如何讓城鎮化和金屬屋面及維護系統住宅產業化完美結合,是關系到整個行業發展的大事,協會一定盡自己所能,舉全行業之力,爭取早日讓城鎮化與金屬屋面及維護系統住宅產業化攜起手來。
5.金屬屋面及維護系統行業、企業發展建議。
國家明確提出了發展城鎮化以及推廣綠色建筑的實施意見。面對著新的發展機遇,金屬屋面及維護系統企業應該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打造學習型企業,切實提高盈利能力。金屬屋面及維護系統行業的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新的工法、新的專利層出不窮,各種奇特的建筑更是對金屬屋面及維護系統企業的綜合實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斷加強學習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與此同時,盈利能力的高低也決定著企業的生死存亡,只有不斷提高盈利能力,企業才能發展壯大,反之,將會被市場所淘汰。
第二,關注區域經濟發展,為客戶提供解決方案。幫助企業通過差異化服務,開拓和占領市場。金屬屋面及維護系統企業在環渤海地區、長江三角洲地區、珠江三角洲地區等3大國家優先開發區域,以及冀中南地區、太原城市群、哈長地區等18個國家重點開發區域,適應各區域經濟發展的特點,積極開拓市場,占據發展的一席之地。
第三,關注行業資源整合,催生行業龍頭企業。從目前我國金屬屋面及維護系統行業的發展情況看,行業集中度仍然偏低,區域發展也極度不平衡。根據金屬屋面及維護系統產值占建筑業總產值的比例分析統計,目前行業仍處于“東高西低”狀態。東部地區仍是金屬屋面及維護系統最大的市場。中國金屬屋面及維護系統行業仍然缺乏真正的“龍頭企業”,可以帶動行業技術創新和行業資源整合。


"建筑金屬屋面(墻)板工程設計與施工資質管理研討會"于8月16日在北京世紀國建賓館舉行,研討會由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組織召開,邀請了國內部分從事金屬屋面和金屬板材生產、加工、安裝的代表性企業,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劉哲,副秘

提要:對于異形結構的外幕墻,如何進行空間定位及確定金屬面板的下料,是件比較麻煩的事情,通過計算機的模擬分析可以有效的解決這個問題。本文以內蒙古科技館新館金屬屋面工程為例,主要介紹了犀牛和midas軟件在金屬屋面設計和施工中的應用。

《采光頂與金屬屋面技術規程》編制組第二次工作會議在成都召開
《采光頂與金屬屋面技術規程》是根據建設部建標函[2005]84號文的要求,由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主持編制的行業標準。經過近一年的工作形成了標準的第一稿,于二○○七年八月三十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