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述技術方法已被金剛幕墻集團有限公司申請了發明技術專利,專利名稱:一種基于BIM的幕墻參數化設計方法。
3.3碰撞檢測
1)、在選定的碰撞檢測軟件平臺中導入完整的參數化幕墻BIM模型。
2)、根據檢測任務的需要,選擇幕墻系統內不同的模型構件、類型或范圍,對待檢模型進行內部碰撞檢測。檢測結果將提交程序進行判斷:如碰撞數據的容許誤差在其限制范圍之外,則將其碰撞數據導入內部處理模塊,模塊將運算出其幕墻單元尺寸參數的最優解,并返回步驟1),最優尺寸參數的數據將輸入第一步的數據接口,對模型進行修正及更新;如碰撞容許誤差在限制范圍內,則進入流程的下一步。
3)、將幕墻BIM模型與其他相關專業BIM模型嚴格按照設計圖紙的定位、相互關系,在適當的BIM軟件環境下進行疊加及整合,以形成一個分層次、符合工作任務需求的階段性或最終整合的任務BIM模型。
4)、針對幕墻系統與其它相關專業之間的碰撞問題,對待檢模型進行外部碰撞檢測。與第2步的檢測方法類似:數據誤差在范圍內的,則進入外部處理模塊并求幕墻定位參數最優解,并返回步驟1),最優定位參數的數據將對模型進行修正及更新;如碰撞容許誤差在限制范圍內,則進入流程的下一步。
5)、模型在滿足所有碰撞檢測條件后,輸出外部碰撞數據,向相關專業或BIM模型總協調方提交檢測報告。輸出報告數據后,即退出檢測系統。
在天津萬通大廈幕墻工程塔樓部分的外部碰撞報告中,檢測到幕墻與不同專業的碰撞點約100多個,其中可通過現場施工協調解決的80余處,需要修改設計的20多處。碰撞檢測對復雜工程項目各專業交叉干涉的提前預警,為工程免除了現場變更,工程返工等諸多潛在風險和損失,為項目實施節約了巨額成本。
以上碰撞檢測的步驟可總結為流程圖如圖6,工程利用BIM碰撞檢測出的典型碰撞節點如圖7,8。


上述技術方法已被金剛幕墻集團有限公司申請了發明技術專利,專利名稱:一種通過BIM技術的幕墻碰撞檢測方法。
3.4 4D模擬施工
1)、將BIM施工任務模型導入、合并到4D模擬管理軟件中,該項目選用了NAVISWORKS軟件進行施工4D模擬仿真。
2)、將項目真實的施工進度安排(Microsoft Project數據)導入時間控制工具(Timeliner),以建立建筑構造的施工進度任務。
3)、將模型中的幕墻構件、組件或組件集合在其時間控制工具(Timeliner)中模擬構造施工任務相關聯,模擬出施工過程中幕墻構件、單元組件的開始外觀、結束外觀及其相應的過程變化。
4)、可將施工安裝動畫關聯到單個組件安裝的任務上,實現施工過程的完全模擬仿真。
5)、保存項目文件,并上傳到業主或BIM顧問公司指定的網絡平臺,以供項目各方隨時調用及查詢,以便施工單位或業主、監理等對項目進度進行動態追蹤及監控。


3.5 自動構件統計及數字化加工
自動構件統計及數字化加工是該項目的幕墻構件的加工、組裝階段的最重要的BIM應用,也是項目實現精益制造的關鍵技術。該階段主要任務是利用BIM模型指導加工圖設計。
上一頁1234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