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內容由[中國幕墻網]編輯部整理發布:
第三,強制性監理正淡化。按照市場化的要求,監理價格不得不放開,同時強制性監理的范圍也正在逐步調整。盡管如今誠信體系建設不完整,社會法律意識不健全,政府部門可能還要調整強制性監理范圍,但一旦強制性監理范圍調整以后,部分靠政策吃飯的監理企業生存將受到遏制。
第四,市場準入標準如何實現適應市場化的體制。如果是市場化體制的話,市場準入也不是強制性的,也不是政府性的。大家都在討論,關于甲級監理企業配置一級建造師和一級結構工程師、一級建造師自動取得監理資格這些都在變,市場準入它的變化會對我們企業有多大影響?這也是現實的問題,需要在現實情況下做充分的思考,一旦改革地方企業你做好準備了嗎?怎么保障人才的質量?
第五,政府的逐步退居后線。之前監理行業是以政府管理為中心的管理體制,是政府監督指導社會行業自律的管理體系。而在新常態下,監理行業協會組織也面臨著改革問題。首先行業協會組織將如何跟政府之間建立新的工作關系?行業協會組織不能成為一個單純追求行業利益的組織。它應該既保證充分反映企業的利益,同時不要忘了反映行業利益和社會利益,應該是擔負一定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的組織。其次行業協會架構也將發生變化。按照反腐倡廉的要求,公務員、退休的領導和事業單位的領導、國有企業的領導,原則上不允許到協會上擔任領導,如果要擔任,要經過有關部門批準。
在目前新常態的情況下的對于我們監理企業行業來說,可能已經面臨的主要問題,價格、責任、強制性監理范圍、市場準入標準、行業協會組織建設,這些都直接影響到了行業企業的發展。
監理行業在新常態下的挑戰和機遇
在新常態新環境下,要成為一個高端的監理企業,必須站在中國特色的基礎上,實現多元化的發展。我們的工程咨詢業務和國際工程咨詢業在對比當中,強項就是我們積累了大工程快速建設當中施工質量安全的經驗。這也是其他國家所不具備的,監理行業以此為基礎,在實現現代化智能化網絡管理和保證工程安全質量上讓技術全面進步,讓企業轉型升級。同時也要實現多元化發展,不要全部的高端企業,也不要全部的勞務型企業。市場經濟就是實現資源共享,因此我們要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構架,要逐步形成有中國特色的國際咨詢業。在走出去的前提下,用30年實踐換來的工程安全經驗就是我們的特色,中國特色。
同時,監理一定要轉變發展思路和經營方式,按照市場化的規律來轉變企業經營和發展思路:
一、從圍繞政府轉向圍繞市場。市場化的最顯著特征就是以市場為主要導向,我們將告別以政府政策為主要導向的發展思路。
二、從追求最高最強的企業資質轉向提高服務能力和服務范圍。在市場化的條件下,在市場準入標準改革后,企業資質的影響度已經不再那么大了。企業必須轉向市場化,提高自身服務能力和服務范圍,以滿足市場需求。
三、從政府政策保障化轉向企業價值化。市場規律是客觀的,誰能滿足市場需求,誰就能在市場中生存。如果企業還能尋求政府的幫助,那么企業必須適應這個發展趨勢,從自己的出發,改變發展思路。企業應該轉向市場價值,努力創造市場需求,培育市場需求,為市場需求創造更多、更好、更高的價值,這是唯一的出路。
四、從吃市場業主飯轉移到吃市場雇主飯。一個字之差意義不一樣,業主就是為投資者提供的,而雇主就多了,包括政府、企業、甲方、施工方、設計方,甚至銀行、保險、貸款機構。舉個例子,政府為了保障工程的安全,采購有條件有能力的監理企業做工作。在政府強化了業主的法律責任時,業主可以請監理,但是監理要承擔法律責任。一旦責任落實,政府就考慮將風險轉移給有條件有能力的企業。因此政府強化業主設計施工各方面的責任,要轉移風險,非專業人事不想承擔風險的話,就必須履行責任。不履行責任的企業將被淘汰,所以說,我們要逐步的擴大我們的思路,從吃業主飯逐步的過渡到吃雇主飯。
處于改革變動時期,國家新常態將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在這種模式下,監理行業、企業的前途是非常光明的,我國監理行業要盡快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時候,作出引領作用,做出典范。
上一頁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