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內容由[中國幕墻網ALwindoor.com]編輯部整理發布:
這兩年,我們都在關注房地產企業的“爆雷”,所帶來的門窗幕墻行業“收款難”,“訂單萎縮”等問題……而同樣是主要服務于房地產的另一個產業——建筑企業又有多難呢?
一邊是,南通六建、南通三建、云南路建等一大批知名的特級、一級建企突然爆雷,破產后黯然退場。另一邊,1.1億收購房建一級、3600萬收購市政一級資質的行業新聞,也越來越多。

不少門窗幕墻設計、施工企業、建筑玻璃(詞條“建筑玻璃”由行業大百科提供)、鋁型材、五金配件,以及密封膠、隔熱條和密封膠條等材料生產企業的同仁們都在困惑:產業鏈這是怎么了?接下來如何挺過去呢?中國幕墻網ALwindoor.com為您分享《民營建筑企業,2022如何走?》
建筑業天價收購
2022年6月,深圳寶安交通集團官網發布公告:深圳市長筑路橋工程有限公司擬收購市政公用工程一級資質企業100%股權,預算金額3600萬元。
此前,珠海聯港工程建設有限公司也提到,擬以3500萬元收購一家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總承包壹級資質的施工企業。
2021年8月,亞廈股份公告:擬1.1億元收購順意建設100%股權。順意建設為2021年6月新成立的公司,擁有建筑工程施工總承包一級資質。
2021年8月,葛洲壩公告,中國能建吸收合并葛洲壩獲得無條件通過。經向上海證交所申請,公司股票正式復牌。這意味著,中國能建重組葛洲壩事項塵埃落定。
2021年8月,*ST南化發布公告,以現金方式收購廣西八桂工程監理咨詢有限公司(“八桂監理”)100%股權,交易價格1.59億元。
央企、國企--建企并購主力
規模越大的建企,越是兼并重組的主力軍!
號稱“宇宙第一大”的建筑企業——中國建筑(CSCEC),其骨干企業中建三局,這2年新設立的子公司大概有40家左右。沒有資質的新公司,不能承攬業務。這就意味著三局至少要重組、并購具備建筑業資質的企業30家以上。
2020年1月1日后,中建三局新設立子公司有:

尤其是近段時間以來,中建、中鐵、鐵建、中交等建筑央企,接連拿下幾百億、上千億的大標,未來2--3年絕對不愁沒項目干。

“營改增”——掀開并購序幕
建筑業作為一個傳統行業,在我國經濟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2016年5月1日起,全面營改增拉開序幕,“營改增”涉及面廣,影響力持久,特別是對建筑業和房地產業的影響尤為引人關注。最重要的就是,將可以由分公司繳納的營業稅變更為需要總部統籌抵扣的增值稅。
“營改增”后,絕大部分工程項目的稅收是繳納到建筑企業注冊地。對于各地政府而言,自然希望將本地項目交給本地建筑企業,一來可以增加GDP統計數據,同時能實實在在增加地方稅收。因此在工程招投標中,有一個“優先中標的潛規則”:本地國企>本地央企>本地私企>外地央企>外地國企>私企。
隨著建筑業“資質改革”即將啟動,新申報資質越來越難,各地紛紛出臺政策大力扶持建筑業,鼓勵本地建企兼并重組、鼓勵與央企建立聯合體承接大型項目,企業為開展業務,直接并購重組有資質的公司就成了優先選擇。直接導致了建筑業并購重組意愿直線上升!
問題是,大型企業、國企央企,有足夠的資源和能力來應對風險、發展下去。大量的中小型民營企業遇到困境時,該怎么辦?與之配套的——門窗幕墻設計、施工企業、建筑玻璃(詞條“玻璃”由行業大百科提供)、鋁型材、五金配件,以及密封膠、隔熱條和密封膠條等材料生產企業,又應該如何應對市場的變化呢?
民營建企何去何從?
現在多少家中小建筑企業很難接到像樣的項目,融資越來越難,利息越來越高,報價越來越低,墊資越來越多,業主給錢越來越慢,虧損項目、虧損企業越來越多……
當下的建筑市場是這樣的:
1)狼多肉少難中標:2021年下半年開始,好項目越來越少,特別是房建版塊還在繼續探低。不少施工企業的現金流出現問題,這是一個警示。
2)價低事多利潤少:想中標不得不降低報價,降低報價后利潤大幅減少。同時對資質、人員的核查在加碼,查掛證進一步收緊,企業用人成本在增加。
3)危多機少風險高:最近一段時期,多家知名房開企業連續爆雷,恒大更是出售項目抵債。接下來,拖欠工程款、工程爛尾的現象可能會進一步凸顯,施工企業的資金鏈、現金流危機逐漸顯露。
因此民營建企現在要做的,是明確應對、提前布局,給大家幾點建議:
市政城改參與早:大型房開公司的危機一下子爆出來,是必然的,根本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有前瞻眼光的企業已經行動了,資質該升級的升級,該增項的增項,該分立的分立。市政工程、城市改造項目以后會越來越多,單個項目體量雖然不大,不代表利潤就少。
央企國企要抱牢:2021年開始,中建、中鐵、中交、中鐵建新簽合同額不斷突破新高。特別是一些大的鐵公基項目,基本被他們“包圓”。中小企業在后面幾年要想過的滋潤,央企國企的大腿一定要緊緊抱牢。
舊的模式早點拋:建筑業“十四五”規劃,一再強調幾個關鍵詞--智能建造、建筑機器人、工程總承包、BIM(詞條“BIM”由行業大百科提供)技術。未來3-5年,這些領域會有重大突破,傳統的建造方式、用工方式、施工組織模式將迎來轟轟烈烈的大調整,F在布局轉型,還有機會搶占行業龍頭地位。
2022中標難,建企如何應對?
新時代建筑業風起云涌,房建企業紛紛轉型基建,設計院轉型工程總承包。
特別是國家大力支持的“二新一重”建設領域,對招投標活動參與者從資質到實力,從人脈到口碑,從經驗到業績,從學歷到技能等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時隨著工程招投標領域的法律法規越來越完善,監管環境也越來越嚴厲。以往純靠關系、以簡單粗暴的方法就可以拿標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如何合法合規地把標拿回去,如何管控工程投標中常見的串通投標、掛靠作假等法律風險,其重要性怎么強調都不過分。投標首先是個思想問題,
其次是個法律問題,最后才是個技術問題。投標需要創新,需要更精細、更專業的操作。一個工程項目少則幾百萬、幾千萬,多則上億、上百億,現實中不斷地上演著悲喜劇:有的企業因為把握住了一個機會而就此鼎定了區域地位和總體戰略,有的企業則因為投標人員的能力不足而錯失大標將企業置于生死之地。
培養熟悉招投標相關法律規定,深諳招投標流程及其內在規律和博弈規則,掌握高超的投標技巧的工程項目投標人員,是每一個建筑業企業經營工作的重中之重。

寫在最后:我國在謀篇“十四五”,共攀“雙碳”目標的總基調下,打造城市生態建設,發展綠色建筑(詞條“綠色建筑”由行業大百科提供),推進住宅產業化,選擇和使用優質的建筑配套產品,成為提升城市品質、改善人居環境、夯實百年工程的基本要素。中國幕墻網ALwindoor.com認為:房地產、大基建雖然脫離了黃金時代,但依然表現了較強的韌性和活力,是當前拉動投資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隨著高質量發展訴求的逐步實現,工程管控體系的水平提升,傳統建筑生產方式正漸漸被取而代之,綠色化、工業化、集約化、智能化和產業化的優質門窗幕墻產品,及相關配套材料將會成為今后市場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