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幕墻網 07月13日消息 】繼此前發改委宣布
新能源產業振興規劃可能在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中首個推出之后,本報記者昨日從國家發改委獲悉,《
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也已形成征求意見稿,將上報國務院。
市場預期,今年我國僅環保產業的產值就將超過1萬億,到2015年將達到GDP的7%-8%。
年內出臺幾無懸念
據國家發改委昨天披露,為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改委同有關部
門于2009年下半年啟動了《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下稱《規劃》)編制工作。目前,已經形成征求意見稿,并兩次征求了國務院有關部門、行業協會和專家的意見,在對重大技術進行深入研究的基礎上,修改完善后,上報國務院審批。
“這份規劃對中國節能環保產業的影響深遠。原來曾計劃今年底出臺,現在看來時間可能還會提前。”上海市環保局一位官員昨天在接受本報記者獨家采訪時說。
他指出,這一規劃既是中國節能環保產業應對金融危機的解決方案,也是中國履行哥本哈根氣候大會承諾、推動
低碳經濟發展的行動綱領。
據悉,節能環保產業包括節能、資源循環利用和環境保護,涉及節能環保技術與裝備、產品和服務等。2000年以來,由于國家加大了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有力拉動了相關產業的市場需求,該產業總體規模迅速擴大,產業領域不斷拓展,產業結構逐步調整,產業水平明顯提升。
目前,我國環保產業總體年均增長速度約達25%,已形成門類齊全、領域廣泛、具有一定規模的產業體系,成為國民經濟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央部委屢屢吹風
之前召開的一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曾提出,要大力發展綠色經濟,緊密結合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決策部署,培育以低碳排放為特征的新的經濟增長點,規劃節能環保產業包括節能、資源循環利用和環境保護,涉及節能環保技術與裝備、產品和服務等。
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也曾表示,當前我國環保產業的發展還不能完全滿足環保工作的需要,主要體現在:環保產業對國家環境決策和環境管理的技術支撐能力薄弱;環境技術缺少原創性的開發,缺少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集成;企業技術開發投入嚴重不足,缺乏自主創新能力,龍頭骨干企業相對較少;產業發展的政策體系不完備,缺乏監督管理力度,產業市場亟待規范等。
而在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看來,節能環保等新型產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他曾表示,我國正在實施的4萬億元經濟刺激計劃中有2100億元用于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和生態環境建設,一系列產業調整振興規劃也將發展循環經濟作為產業升級與結構調整的重要措施之一。
數據顯示,2008年,我國整個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達1.41萬億元,占當年GDP的4.7%。其中,節能產業2700億元,資源循環利用產業6600億元,環保產業4800億元。市場預期,今年我國僅環保產業的產值就將超過1萬億,到2015年將達到GDP的7%-8%,到2020年更將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相關企業有望受益
在扶持政策的驅動下,節能環保產業的相關企業也有望迎來新一輪大發展。
銀河證券分析師馮大軍指出,《規劃》未來出臺后將明確環保行業的發展目標、優惠政策、重點發展產業等。故此,應該站在行業高速成長的起點上進行投資,在《規劃》出臺前提前布局選擇投資標的,靜待行業
催化劑的出現。
他建議投資者從以下三個方面選擇投資標的:一是具有較大業績
彈性,可能突破估值空間限制的公司;二是受題材驅動,能夠激發市場熱點的公司;三是業績穩定成長,受宏觀和市場環境影響較小的公司。
中投顧問環保行業研究員侯宇軒則評價說,《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的確立并實施有助于整體上把握環保產業的發展,切實保證節能環保產業能夠適應經濟結構的調整,為國民經濟增長創造價值。
“如何在節能上取得最佳效益,獲得減排上的潛在效益,有效的措施是積極推進環保產業市場的發展。一個是新興產業的發展,一個是傳統產業的升級,不能把這些轉變簡單寄托在短期的經濟結構調整上,而應該從自身的產業發展前景上尋求突破,目前以現有的
節能技術為主,長期則要側重于流程創新與
設備升級。”侯宇軒說。
在他看來,規劃作為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的重要舉措,是發展循環經濟的有力措施,有助于推動民間投資的進行,幫助企業進行多方融資,突破目前節能環保發展融資困難、政策缺失、制度障礙、賦稅較高的瓶頸,能夠鼓勵節能環保行業多元化發展。同時,也有助于能源利用和環保設施專業化的快速發展。
據中投顧問發布的《2010-2015年中國環保產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分析顯示,在未來的五年內,中國環保產業投資需求將達到4500億。“十五”期末,中國環境服務業的服務人口僅約3.2億,年市場規模在820億元左右。按規劃,到“十三五”末環境服務業服務人口將增至10億,環境服務業的主業收入有望超過3000億元。【完】
與【節能環保】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節能環保” 相關信息請訪問
節能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