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內容由[中國幕墻網]編輯部整理發布:
光伏(PV or photovoltaic)是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photovoltaic power system)的簡稱。是一種利用太陽電池半導體材料的光伏效應,將太陽光輻射能直接轉換為電能的一種新型發電系統,有獨立運行和并網運行兩種方式。
光伏行業分析師指出,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作為太陽能利用中最具意義的技術,成為世界各國競相研究應用的熱點。太陽能光伏發電已經成為可再生能源領域中繼風力發電之后產業化發展最快、最大的產業。目前,光伏發電中的太陽能電池仍然是以晶體硅太陽電池為主,一枝獨秀、市場份額達90%,大面積商品化太陽電池效率可達到18-19%。其次是非晶硅薄膜太陽電池發展迅速,市場份額占到6-7%。其他的如CIGS、砷化鎵等處于產業化的初期,市場份額較小。
目前的光伏產業主要是指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產業。太陽能光伏發電的整個生產及應用產業鏈分為五個層次,即從硅材料到硅片(詞條“硅片”由行業大百科提供),再到太陽電池片,然后到太陽電池組件,最后到光伏發電系統應用。硅元素在地球上的儲量非常豐富,硅材料的來源—石英石在全球的分布也十分廣泛。中國是硅礦的主要產地,優質石英硅礦很多,儲量豐富。但是,要從石英石中提煉出制造太陽能電池所必備的高純度硅材料面臨很大的技術難度和資金投入。因此存在很強的技術壁壘和資金限制。
2013年,全球前五大光伏市場國家為德國、意大利、捷克共和國、日本與美國,這五個國家占據了全球80%的需求。歐洲區域前三大光伏市場國家依序為德國、意大利與捷克共和國。2013年日本與美國市場的增長非常迅速,年成長分別達到101%與96%。總體來說,2013年超過100個國家為光伏產業需求的迅猛增長做出了貢獻。
2013年全球光伏按區域別市場份額
我國骨干企業已掌握萬噸級多晶硅及晶硅電池全套工藝,光伏設備本土化率不斷提高。2010年至今,每千噸多晶硅投資下降47%,每千克多晶硅綜合能耗下降35%,多晶硅企業人均年產量上升165%,骨干企業副產物綜合利用率達99%以上;每兆瓦晶硅電池投資下降超過55%,每瓦電池耗硅量下降25%,骨干企業單晶、多晶及硅基薄膜電池轉換效率由16.5%、16%、6%增至19%、17.5%、10%;光伏發電系統投資由25元/瓦降至9元/瓦。
太陽能在光伏發展前景機會的最重要是兩個角度來看,從需求的角度來看,光伏基本上在設置的地點,在屋頂還是地面還是城市、在郊區設置上沒有很大的局限,都可以裝置。它的運用范圍廣泛,大型電力為主的系統之外,還有新型的領域的運用,包括有很多各式各樣的地方,有消費型的產品,或者說新興產業的建筑物,在新的市場領域的開拓上的機會是很大的。
需求面運用的范圍和市場范圍是比較大,另外從風力的角度來看,太陽能相對屬于專業分工的狀態,彼此的競爭是比較激烈。在光伏的產業鏈加入的廠商很多、競爭程度比較高的情況下,有利于太陽能降低發電成本。雖然說目前太陽能發電成本比風能高,其實長期來看是很有潛力的。
據《2014-2018年中國光伏產業發展現狀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顯示,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我國光伏產業發展總體形勢雖有所好轉,但仍面臨多方面問題,不容盲目樂觀。一是材料、裝備等關鍵技術與國外先進水平尚存差距,基礎研究有待加強;二是資金支持及政策扶持等過于偏重應用環節,對制造業研發及技術改造支持不足;三是發電并網等有關政策仍待細化落實。四是國際貿易環境仍存在惡化的可能。總體來說,目前光伏制造業虧損狀況未有根本性改變,從長期角度看行業仍面臨深度調整。


第十二個五年計劃期間,海南省省會海口市將成為我國光伏產業投資高度聚集區。記者從海口市科學技術工業信息化局獲悉,“十二五”時期,我國最大的三家光伏產業制造商將在海口實施總額超過300億元人民幣的投資計劃,攜手構建以硅基原料為基礎的全球最大

2007年全球太陽能電池產量達到3436MW,較2006年增長了56%,中國廠商2007年市占率由2006年的20%提升至35%,而其中薄膜太陽能電池產量(包括a-Si、μc-Si、CdTe、CIGS等技術)增速持續超越整體產業,2007年

在此次鄂爾多斯電站項目中,超白玻璃制造商是中國企業中受益最大的主體。考慮到金晶科技在超白玻璃行業的龍頭地位,認為金晶科技可能成為該項目中國內企業中最大的受益者。
美國太陽能巨擘——第一太陽能公司(First Solar)日前表示,計劃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