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尊簡介
中國尊,總建筑面積約42.7萬平方米,地上108層,地下7層,建成后將取代國貿三期成為北京第一高樓。該項目位于北京CBD核心區內編號為Z15地塊正中心,西側與北京目前最高的建筑國貿三期對望,建筑總高528米,未來將被規劃為中信集團總部大樓。于2011年9月12日左右動工,2016年底封頂,預計總投資達240億元。
中國尊的設計理念
“中國尊”的建筑設計方案在競標中是以專家評審總分第一名的成績脫穎而出。能夠受到專家的如此青睞,不僅在于建筑形態的大氣之美,符合中國人傳統的審美觀,同時又不失時尚之氣,因此被很多專家高度評價為是極具中國審美、又體現出世界潮流的當代建筑風格。
尊,古之禮器。意為敬奉,起時雙手捧至頂,行頂天立地之勢。所以設計者以“中國尊”為北京第一高度建筑的寓意:建筑高聳直入云端,表現出頂天立地之勢,與“尊”的表現不謀而合。而且以尊為建筑形態,也有別于北京超高層建筑常見的直線形態,使這一建筑林立在CBD核心區的摩天樓群中也能明顯體現出莊重的東方神韻。
BIM技術與中國尊:
未來的北京第一高樓——“中國尊”(Z15)項目坐落于CBD核心區,項目規模大、整體結構復雜,BIM技術在實現設計與施工交接的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作為我國工程建筑行業的新標桿,Z-15項目是BIM技術應用的最佳實踐工程。BIM的英文全稱為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是以建筑工程項目的各項相關信息數據為模型基礎建立的建筑模型。BIM包含建筑物從規劃設計、施工到運營管理的整個生命周期,因此每個領域都有與之相關的BIM軟件,包括民用建筑領域常用的Autodesk Revit,工廠設計和基礎設施常用的Bentley,專業建筑事務所常用的ArchiCAD,以及Digital Project或CATIA等。在著名的北京奧林匹公園瞭望塔、具有時代創意的西溪項
四大元素五大亮點
四大元素:
“尊”
Z15的建筑構思源于中國傳統禮器之重寶——“尊”的意象。建筑高聳直入云端,表現出頂天立地之勢。其外形自下而上自然縮小,形成穩重大氣的金融形象,同時頂部逐漸放大,享受獨在云端的無限風光,最終形成中部略有收分的雙曲線建筑造型,使這一建筑林立在CBD核心區的摩樓天群中也能明顯體現出莊重的東方神韻。
竹編
細看建筑外觀,自下而上的菱形機理給人影響極為深刻,這種機理的選擇源于中國傳統器皿之一——竹器。一層層菱形的機理自下而上,既透出竹編的靈秀,又蘊含著蓮花盛開的清麗。
孔明燈
建筑頂部的空間設計取自“孔明燈”的形態意向,建筑群體空間錯落有致,夜晚亮燈后在視覺感官中,其通透輕靈的頂部空間形成冉冉上升之態,從而形成獨特的城市天際線輪廓,成為CBD騰飛的新起點。
城門
從區域空間設計上看,該設計引入了“城門”的構思。從規劃的南側向北望,多棟超高層建筑在中央綠軸兩側延展,整體規劃具有強烈的秩序感和導向性,凸顯出綠軸終端的“中國尊”,從而形成CBD核心區標志性門戶的城市形態,也寓意著北京城市站在一個全新的起點對話世界。
五大亮點:
三層路網
在規劃中路網結構上創新地提出了建立立體化步行交通系統的構想,包括地下層、地面層以及屋頂花園層三個層次的步行環廊,將軌道交通、商業及辦公產生的人流有效地統一起來,并且通過景觀環境與建筑設計形成室內外互動的公共空間。
商業組織
在商業組織結構上,充分考慮到貿易和金融是世界城市的關鍵性組成因素,形成了CBD地區-核心區內部-樓宇組團三個層級清晰的商業組織流線。
24小時總部辦公環境
資本的全球化使得全球的金融市場處于24小時高速運作狀態,經濟的全球化、金融的全球化以及入駐企業的經營需求促使Z15項目成為24小時運營的金融平臺,為客戶提供24小時全年無時差的金融產品交易、金融信息發布服務。
超7星酒店與云端餐廳
大廈在頂部設置了可為公眾開放的特色餐廳和酒吧,餐廳中部設有三層高共享中庭,頂部為全玻璃幕墻。站在新的北京之巔,既可仰望天光云影,又可俯瞰寧靜的皇城和繁華的CBD。
低碳生態設計理念
Z15項目旨在成為北京綠色和可持續性發展的典范。設計公司在規劃設計中貫徹低碳環保的理念,通過調節建筑物的高度結構和方位朝向,充分利用冬季陽光和夏季自然風的流動;建立起一套區域能源系統,實現區域集中供冷供熱系統,減少20%-40%的能源消耗。
甲方羅能鈞暢談“中國尊”
導言:
北京中信和業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羅能鈞,從業主角度闡述了“中國尊”項目中BIM技術應用實踐,從行業政策與背景、專業解決方案等角度就業主方的BIM推廣應用做出精彩的報告。羅能鈞表示“中國尊”項目的實踐,再次印證了BIM應用加深到項目全生命周期的必要性。
從演講中不難看出國內前沿業主方對于BIM應用的積極態度。在新技術帶來行業變革的時代,來自業主的強有力推動作用將成為一劑強心針。當業主與設計、施工等各環節參與方逐步就BIM應用達成共識,無論主動投入還是嘗試參與,都將成為行業與市場的樂觀信號。
“中國尊”項目采用BIM技術進行全生命周期
我們的項目是2011年11月份正式開始推動的,當初就想使用BIM。全生命周期和經濟化建設管理理念都是BIM提出來的。它是一個集成化的技術,當初提出來的時候,我們也有一些顧慮,比如說軟件的成熟度,軟件之間數據的交互性,還有參與項目介質的設計團隊有很多,參與項目施工承包商他們對于相關技術掌握的程度怎么樣。做了大量的調研后,我們認為已經具備了硬件、軟件的基本條件,但是沒有很好的整合。我們與國內公司做了一些研討,同時也開展了一些項目。所以當時要求整體策劃,不要停留在動態的演示階段,要體現出它在管理上的價值。在我們的項目上,我們是一個點,不是推進企業多個項目,也不是推進行業的多個企業,我們只是做一個項目,在項目上運用BIM我們覺得是可行的。
現代科技對“中國尊”項目帶來的好處
BIM是一個機會成本,成本工期跟團隊有關,跟施工機械有關,跟設計團隊有關,跟施工的實施團隊有關,影響的因素很多。因此判斷通過使用BIM技術省多少錢,能節約多少工期,是很難評估的,只能進行趨勢的判斷。一個成熟的業主對過去同一項目建造時會有一個基本判斷,例如在超高層實施過程中,由于目前國家的建設的管理體制,工期比較長,周期比較長,因此建造者要想協調設計、設計與施工。但設計內部各專業的協調、參與單位之間的協調,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這個問題除了通過合同、企業關系、管理流程解決外,還要有比較好的協同技術,因此BIM帶來了很多好處。現在有很多項目確實在一開始招標的時候就提出了BIM的要求,但沒有對應的商業支持,導致最后走向了形式主義。我們認為新技術的引進不僅僅是業主受益,應該是共贏的。設計方使用這個技術提高了品質,也培養了設計企業自身的核心能力。如果我們做一個評估,我就是借助這個體量,你是一個成熟的建筑制造商,我們要評估完成這個設計需要多少工作量,引進新技術需要增加多少工作量。不要以甲方的優勢壓制他,要考慮他的收益。
“中國尊”項目的問題與挑戰
我們確實碰到了許多的問題,主要的困難是選擇模型的制作者。由于BIM技術也良莠不齊,我們找了一家BIM顧問公司。以前的經驗是,誰設計誰做模型,如果設計不能做模型,就讓顧問公司做,或者在外找專業化的專門建模的公司做。各個設計院的工作方式不一樣,系統也不一樣。而我們要統一,需要主要的設計團隊成員坐在一起商量。尊重北京院,同時大家一起調整工作方式,要有共同的規則。我們開協調會議已經十幾次了,每一次都會坐下來一起溝通,不是業主導向,而是我們共同完成實施導則。
“中國尊”的設計亮點
“中國尊”的設計亮點也就是“中國尊”的難點,可以說是機遇與挑戰并存。北京的第一高樓,在設計安全性方面的要求很高,抗震等級要達到八級。另外,所有的超高層都是上面小下面大,這是一個力學原理。還有因為CBD規劃也是比較密,其他的亮點都是與技術相關的。
“中國尊”項目對BIM的意義
在推進過程中,例如說導則,我參加了北京市專門搞的設計標準,我去當評委,這就得益于我們對BIM的實施。過去我們的顧問公司歐特克和CCDI的聯合體,我們要求國際化程度要達到國際水準。我們想從缺少標準的情況下我們自己來完成導則和標準,美國、香港、新加坡有很多可以借鑒的東西。項目的實踐、標準的制定、互動的過程都是很有意義的。另外是整體策劃,從設計模型到施工,需要做可施工性分析,我們有專家庫,通過專家庫的方式協助設計院解決可施工方面的問題。因為設計院在可施工方面的經驗還是缺乏的,我們做了一些彌補。我們跟清華大學軟件學院也做過討論,將來這些數據怎么用,從技術層面我們還沒有一定的思路,但這塊數據一定要讓它用起來、活起來。現在的數據模型都是靜態的,將來在運維的時候,做中后期投資的時候,我們要把數據激活,動態的來用起來。【完】

新京報訊 (記者自曾暉)記者昨日從中信地產高層獲悉,其開發的CBD Z15地塊即北京第一高樓“中國尊”項目將于2016年底封頂,
預計總投資達240億元。據中信地產介紹,“中國尊”項目頂部設置觀光區